明代洪武永乐时期的荒政与钞法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6页 |
| 一、前言 | 第6-15页 |
|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6页 |
| (二) 学术史回顾和本文突破点 | 第6-13页 |
| (三)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二、明代洪武永乐时期的荒政概述 | 第15-27页 |
| (一) 防灾减灾措施 | 第15-23页 |
| 1.预备仓储建设 | 第15-17页 |
| 2. 农田水利建设 | 第17-21页 |
| 3. 垦荒屯田,发展农业 | 第21-23页 |
| (二) 救灾措施 | 第23-27页 |
| 1. 蠲免 | 第23-25页 |
| 2. 赈济 | 第25-27页 |
| 3. 抚恤 | 第27页 |
| 三、明代洪武永乐时期的钞法和国家财政 | 第27-52页 |
| (一) 明代洪武永乐时期的钞法概述 | 第28-42页 |
| 1. 明代洪武永乐时期钱法 | 第28-31页 |
| 2.洪武、永乐时期的白银流通情况 | 第31-35页 |
| 3. 明代洪武永乐时期的钞法 | 第35-42页 |
| (二) 明代洪武永乐时期的国家财政税收及宝钞支出 | 第42-52页 |
| 1. 洪武永乐时期的国家财政税收的概况 | 第42-48页 |
| 2. 洪武永乐朝的宝钞支出 | 第48-52页 |
| 四 、明代洪武永乐时期钞法与荒政的演变 | 第52-79页 |
| (一) 钞法与“收籴备荒” | 第52-63页 |
| 1. 运钞籴谷“以振凶荒” | 第53-56页 |
| 2. 预备仓储的积极作用 | 第56-59页 |
| 3. 预备仓与“先赈后闻” | 第59-63页 |
| (二) 赈灾中“以钞赈济之” | 第63-67页 |
| 1. 灾害中的赈钱 | 第63-64页 |
| 2. 救灾中的赈钞 | 第64-66页 |
| 3. 灾害救济中赈银 | 第66-67页 |
| (三) 救灾中的折钞或输钞 | 第67-73页 |
| 1. 折钞或输钞 | 第67-71页 |
| 2. 与钞法有关的其它荒政政策 | 第71-73页 |
| (四) 钞法与荒政的相互影响 | 第73-79页 |
| 1. 明朝之前荒政中的货币赈济 | 第73-74页 |
| 2. 明朝的钞法与荒政的相互影响 | 第74-79页 |
| 五、结语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 后记 | 第89-91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论著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