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水稻卷叶性状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水稻卷叶性状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1 卷叶突变体的来源 | 第11-12页 |
1.2.2 水稻卷叶性状的表型及分类 | 第12页 |
1.2.3 卷叶性状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12页 |
1.3 水稻卷叶性状的机制研究 | 第12-15页 |
1.3.1 叶片发育的过程 | 第12-13页 |
1.3.2 卷叶的形成机制研究 | 第13-15页 |
1.4 水稻卷叶资源的效应及其利用 | 第15-16页 |
1.4.1 水稻卷叶效应 | 第15-16页 |
1.4.2 卷叶的利用 | 第16页 |
1.5 控制卷叶性状的基因定位和克隆 | 第16-20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0-21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3.2 遗传和农艺性状分析 | 第21页 |
3.3 组织学分析 | 第21-22页 |
3.3.1 材料处理 | 第21页 |
3.3.2 制片与染色 | 第21-22页 |
3.4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2页 |
3.5 光合参数分析 | 第22页 |
3.6 卷曲度及叶夹角的测定 | 第22-23页 |
3.7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3页 |
3.7.1 碱煮法 | 第23页 |
3.7.2 简易CTAB法 | 第23页 |
3.8 分子定位 | 第23-25页 |
3.8.1 标记引物的合成 | 第23-24页 |
3.8.2 连锁标记的筛选 | 第24页 |
3.8.3 目标基因的定位 | 第24页 |
3.8.4 PCR扩增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4-25页 |
3.9 基因表达分析 | 第25-27页 |
3.9.1 RNA的提取 | 第25页 |
3.9.2 RNA的纯化 | 第25-26页 |
3.9.3 cDNA的合成 | 第26页 |
3.9.4 定量RT-PCR表达分析 | 第26-27页 |
3.10 分子定位 | 第27-29页 |
3.10.1 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制备 | 第27页 |
3.10.2 测序与比对 | 第27-29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4.1 rl28的表型特征及卷曲度、叶夹角测定 | 第29-30页 |
4.1.1 rl28的表型特征 | 第29页 |
4.1.2 rl28卷曲度及叶夹角测定 | 第29-30页 |
4.2 rl28的农艺性状分析 | 第30页 |
4.3 rl28的组织学分析 | 第30-32页 |
4.4 rl28的遗传分析 | 第32页 |
4.5 rl28的分子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 第32-35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5-38页 |
5.1 讨论 | 第35-37页 |
5.2 主要结论 | 第37-38页 |
5.2.1 rl28的表型特征及卷曲度、叶夹角测定 | 第37页 |
5.2.2 rl28的农艺性状调查与组织学分析 | 第37页 |
5.2.3 rl28的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校期间所参加的科研课题和发表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