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成熟时期早迟分论文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 国内外在秸秆还田的现状第12-14页
   ·国外秸秆还田现状第12页
   ·国内秸秆还田的现状第12-14页
 2 国内稻草还田研究进展第14-23页
   ·稻草还田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第14-16页
     ·稻草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第14页
     ·稻草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14-15页
     ·稻草还田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第15页
     ·稻草还田与稻田微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第15-16页
     ·稻田还田对稻田的生态学效应的影响第16页
   ·稻草腐解及养分释放第16-17页
   ·稻草还田后对下季水稻物养分吸收的影响第17-18页
   ·稻草还田后对下季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8页
   ·稻草还田后对下季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8页
   ·稻草还田后对下季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第18-19页
   ·稻草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19-23页
     ·稻草不同还田量、还田时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19-20页
     ·不同栽培、耕作措施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影响第20-21页
     ·不同的土壤类型或土壤肥力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影响第21页
     ·长期稻草还田与稻草还田短期效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21-23页
第二章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第23-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试验材料第23页
   ·试验设计第23-24页
   ·土壤理化性质第24页
   ·间管理第24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4-27页
     ·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第24页
     ·土壤耕层温度第24页
     ·干物质、叶面积和氮素积累第24-25页
     ·颖花分化与退化及大维管束第25页
     ·根系伤流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第25-26页
     ·株型参数第26页
     ·产量及其构成第26页
     ·稻米品质第26-27页
   ·有关指标的计算方法第27页
   ·数据处理第27-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67页
   ·氮肥运筹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8-38页
     ·氮肥运筹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8-32页
     ·氮肥运筹对分蘖成穗的影响第32-35页
     ·氮肥运筹对颖花分化退化的影响第35-38页
   ·氮肥运筹对物质生产和转运的影响第38-45页
     ·氮肥运筹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8-41页
     ·氮肥运筹对叶面积的影响第41-43页
     ·氮肥运筹对茎鞘物质转运的影响第43-45页
   ·氮肥运筹对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45-50页
     ·施氮量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率的影响第45-49页
     ·施氮比例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率的影响第49-50页
   ·氮肥运筹对株型的影响第50-52页
     ·施氮量对株型的影响第50-51页
     ·施氮比例对株型的影响第51-52页
   ·氮肥运筹对根系衰老和叶片温度的影响第52-55页
     ·氮肥运筹对根系活力的影响第52-54页
     ·氮肥运筹对剑叶叶片温度的影响第54-55页
   ·氮肥运筹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第55-62页
     ·氮肥运筹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55-59页
     ·氮肥运筹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第59-62页
   ·氮肥运筹对土壤耕层温度的影响第62-64页
     ·施氮量对土壤耕层温度的影响第62-63页
     ·施氮比例对土壤耕层温度的影响第63-64页
   ·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64-67页
     ·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64-65页
     ·等量施氮下稻草还田与对照稻米品质差异第65-66页
     ·施氮比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66-67页
 3 讨论第67-73页
   ·稻草全量还田及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第67-71页
     ·稻草全量还田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第67页
     ·稻草全量还田对产量构成的影响第67-68页
     ·稻草全量还田对晚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第68-69页
     ·稻草全量还田后适宜施氮量的问题第69-70页
     ·稻草全量还田后合理施氮比例的问题第70-71页
   ·稻草全量还田和氮肥运筹对晚稻品质的影响第71-73页
     ·稻草全量还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71-72页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72-73页
第三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73-78页
 1 主要研究结论第73-76页
 2 主要创新点第76页
 3 后续研究建议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7页
致谢第87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和薏苡颖花开放的调控
下一篇:新余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