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天线系统的空间调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注释表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空间调制系统发射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空间调制系统接收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2章 空间调制系统的原理 | 第20-34页 |
2.1 传统的MIMO技术 | 第20-23页 |
2.1.1 空间分集 | 第20-22页 |
2.1.2 空间复用 | 第22-23页 |
2.2 空间调制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2.3 空间调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4-28页 |
2.4 空间调制系统的信道容量 | 第28-29页 |
2.5 多天线通信技术的性能对比 | 第29-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空间调制系统的天线选择技术 | 第34-49页 |
3.1 MIMO系统的天线选择算法 | 第34-36页 |
3.1.1 系统模型 | 第34-35页 |
3.1.2 最优天线选择算法 | 第35页 |
3.1.3 最大化最小欧氏距离准则 | 第35-36页 |
3.2 空间调制系统的天线选择技术 | 第36-37页 |
3.3 传统空间调制系统的天线选择算法 | 第37-39页 |
3.3.1 欧氏距离天线选择算法 | 第37-38页 |
3.3.2 基于容量优化的天线选择算法 | 第38页 |
3.3.3 基于成对差错概率的天线选择算法 | 第38-39页 |
3.4 基于M-QAM星座的空间调制天线选择算法 | 第39-48页 |
3.4.1 EDAS天线选择算法 | 第39-41页 |
3.4.2 改进的EDAS天线选择算法 | 第41-43页 |
3.4.3 复杂度分析 | 第43-44页 |
3.4.4 仿真分析 | 第44-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低复杂度的空间调制检测算法 | 第49-69页 |
4.1 传统的空间调制检测算法 | 第49-53页 |
4.1.1 最大比合并检测算法 | 第49-50页 |
4.1.2 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 第50页 |
4.1.3 匹配滤波检测算法 | 第50-51页 |
4.1.4 基于距离排序的检测算法 | 第51-53页 |
4.2 空间调制系统的低复杂度软输出检测算法 | 第53-63页 |
4.2.1 基于M-QAM星座的低复杂度检测算法 | 第53-56页 |
4.2.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4.2.3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59-63页 |
4.3 基于软输出的空间调制检测算法 | 第63-67页 |
4.3.1 最大似然软输出检测 | 第63-65页 |
4.3.2 低复杂度的空间调制软输出检测 | 第65-66页 |
4.3.3 仿真分析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69页 |
5.2 下一步的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