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

城市社区步行指数及其与社区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慢”生活与休闲经济第12页
        1.1.2 步行城市的发展第12-13页
        1.1.3 开放式街区制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理论意义第14页
        1.2.3 实践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进展第15-23页
        1.3.1 城市步行空间第15-19页
        1.3.2 社区可步行性第19-21页
        1.3.3 步行指数第21-23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第23-25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5-33页
    2.1 相关概念第25-27页
        2.1.1 城市社区第25-26页
        2.1.2 步行空间第26页
        2.1.3 步行指数第26-27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7-33页
        2.2.1 新城市主义第27-28页
        2.2.2 社区资源可接近性原理第28-30页
        2.2.3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第30页
        2.2.4 阶层化与社区空间结构第30-33页
3 城市社区步行指数模型的构建与测算第33-49页
    3.1 步行指数模型的建立原则第33-34页
    3.2 社区步行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4-35页
    3.3 步行指数模型的构建第35-39页
        3.3.1 设施分类第35-36页
        3.3.2 基础步行指数第36-37页
        3.3.3 步行指数的修正第37-38页
        3.3.4 单点步行指数和面域步行指数第38页
        3.3.5 步行指数的评价第38-39页
    3.4 评价过程与结果第39-49页
        3.4.1 案例区概况第39-41页
        3.4.2 POI数据获取第41-43页
        3.4.3 综合GIS分析第43-45页
        3.4.4 社区步行性评价第45-49页
4 西安城市社区步行指数与社区生活质量关联分析第49-59页
    4.1 社区设施质量分析第49-51页
        4.1.1 乐园小区第50-51页
        4.1.2 曲江春晓苑小区第51页
        4.1.3 盛世长安小区第51页
    4.2 社区设施步行可获性评价第51-56页
        4.2.1 乐园小区第52-53页
        4.2.2 盛世长安小区第53-55页
        4.2.3 曲江春晓苑小区第55-56页
    4.3 步行指数与社区生活质量的关联特征第56-59页
5 基于步行和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安城市社区资源配置第59-67页
    5.1 配置原则第59-60页
    5.2 国外经验借鉴第60-64页
        5.2.1 以美国“海边”和“肯德兰德斯”为例第60-61页
        5.2.2 以德国“卡罗诺德”和英国“庞德伯里”为例第61-62页
        5.2.3 亚洲国家相关社区规划经验第62-64页
    5.3 基于可步行性的城市社区资源配置提升策略第64-67页
        5.3.1 改善社区的步行空间结构与休憩环境第64页
        5.3.2 优化社区范围内的步行网络第64-65页
        5.3.3 加强社区步行区域的日常设施建设第65页
        5.3.4 提升步行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度第65-6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6.2 创新之处第68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93页
致谢第93-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点理论下的西安市社区康体设施配置研究
下一篇:论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主题与表达手法”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