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绿色施工管理是施工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 第11页 |
1.2.2 绿色施工管理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理念在项目建设的实施 | 第11页 |
1.2.3 绿色施工管理是推动节能减排和治理PM2.5 的有效手段 | 第11-12页 |
1.2.4 绿色施工节省了建设项目的能源和资源消耗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1 国外研究情况概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14-24页 |
2.1 绿色施工 | 第14-16页 |
2.1.1 绿色施工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2 绿色施工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基本要求 | 第16-18页 |
2.2.1 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 | 第16-17页 |
2.2.2 绿色施工的规划管理 | 第17页 |
2.2.3 绿色施工的实施管理 | 第17-18页 |
2.2.4 绿色施工的人员安全管理 | 第18页 |
2.3 绿色施工的主要内容 | 第18-24页 |
2.3.1 节约能源 | 第18-19页 |
2.3.2 节约土地 | 第19页 |
2.3.3 节约用水 | 第19-20页 |
2.3.4 节约材料 | 第20页 |
2.3.5 保护环境 | 第20-24页 |
第3章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 | 第24-31页 |
3.1 国外绿色施工评价体系 | 第24-25页 |
3.1.1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 | 第24页 |
3.1.2 澳大利亚“绿色之星” | 第24页 |
3.1.3 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 | 第24-25页 |
3.2 国内绿色施工评价体系 | 第25页 |
3.3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28页 |
3.3.1 管理属性 | 第26-27页 |
3.3.2 技术属性 | 第27页 |
3.3.3 环境属性 | 第27页 |
3.3.4 资源属性 | 第27页 |
3.3.5 能源属性 | 第27-28页 |
3.3.6 经济属性 | 第28页 |
3.4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评价方法 | 第28-31页 |
第4章 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实例分析 | 第31-89页 |
4.1 项目工程概况 | 第31-32页 |
4.2 绿色施工管理目标和难点 | 第32-33页 |
4.3 实施方案介绍 | 第33-53页 |
4.4 绿色施工管理及培训学习 | 第53-56页 |
4.4.1 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 第53-54页 |
4.4.2 绿色施工培训学习 | 第54页 |
4.4.3 绿色施工分包管理 | 第54-56页 |
4.5 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措施 | 第56-70页 |
4.5.1 环境保护 | 第56-62页 |
4.5.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第62-65页 |
4.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第65-67页 |
4.5.4 节能与能源利用 | 第67-68页 |
4.5.5 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 第68-70页 |
4.6 绿色施工创新 | 第70-85页 |
4.6.1 大跨度反拱张弦梁绿色施工建造技术 | 第70-72页 |
4.6.2 90 米超长铝镁锰板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施工技术 | 第72-73页 |
4.6.3 小截面钢管柱内置排水管预拼装同步施工技术 | 第73-80页 |
4.6.4 BIM技术应用 | 第80-84页 |
4.6.5 沿河深基坑水回收利用绿色施工技术 | 第84页 |
4.6.6 太阳能塔吊防碰撞系统的应用 | 第84-85页 |
4.7 绿色施工管理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 第85-89页 |
4.7.1 社会效益 | 第85页 |
4.7.2 经济效益 | 第85-8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9-91页 |
5.1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