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技术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研究--以东台市圆融城市中心广场工程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14页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3.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5页
    1.4 研究的逻辑架构与内容第15-17页
        1.4.1 论文的逻辑结构第15-16页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理论第17-24页
    2.1 建筑工程质量第17-20页
        2.1.1 建筑工程质量的定义第17页
        2.1.2 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第17-18页
        2.1.3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第18页
        2.1.4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第18-20页
    2.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第20-24页
        2.2.1 质量管理第20页
        2.2.2 工程质量管理第20-21页
        2.2.3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的现状第21-24页
第3章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第24-35页
    3.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第24-25页
    3.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25-27页
        3.2.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第25页
        3.2.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第25-27页
            1.全面性原则第26页
            2.科学性原则第26页
            3.实用性原则第26页
            4.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第26页
            5.目标导向原则第26-27页
        3.2.3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方法第27页
    3.3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7-28页
    3.4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8-29页
    3.5 指标体系主要子项解析第29-31页
        3.5.1 项目准备第29-30页
        3.5.2 项目质量管理措施第30页
        3.5.3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第30-31页
    3.6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的技术方法第31-35页
        3.6.1 层次分析法第31页
        3.6.2 模糊评价第31-32页
        3.6.3 专家打分法第32-33页
        3.6.4 问卷调查法第33页
        3.6.5 指数评价体系第33-35页
第4章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的实施第35-39页
    4.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的目的与准则第35-36页
        4.1.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的目的第35页
        4.1.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的准则第35-36页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第36-39页
        4.2.1 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第36-37页
        4.2.2 构建判断矩阵第37页
        4.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37-38页
        4.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38-39页
第5章 案例实证分析第39-60页
    5.1 项目概况第39-40页
        5.1.1 依据第39页
        5.1.2 基础资料第39-40页
        5.1.3 地层组成与特征第40页
    5.2 东台市圆融城市中心广场工程质量控制实证第40-49页
        5.2.1 工程施工过程管理与控制程序第40-41页
        5.2.2 分项质量控制程序图第41-42页
        5.2.3 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程序第42-49页
    5.3 东台市圆融城市中心广场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第49-60页
        5.3.1 东台市圆融城市中心广场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指标分析第49页
        5.3.2 信度检验和效度分析第49-51页
        5.3.3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东台市圆融城市中心广场项目质量进行评价第51-60页
第6章 提升圆融城市中心广场项目质量的措施第60-63页
    6.1 完善相关部门的沟通条件和协作原则第60页
    6.2 建立项目进度管理与跟踪工作模式第60-61页
    6.3 以奖惩制度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第61-62页
    6.4 通过监理关系构建完善的协调与合作体系第62-63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权利外观法则研究
下一篇:普通债权质押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