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生产过程与设备论文

纳米陶瓷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机理及其表面质量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5-32页
    1.1 论文的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纳米陶瓷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第17-19页
        1.2.1 陶瓷材料的发展第17页
        1.2.2 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第17-18页
        1.2.3 纳米复相陶瓷材料加工技术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ELID磨削技术研究第19-23页
        1.3.1 ELID磨削加工机理第19页
        1.3.2 ELID磨削加工系统组成第19-20页
        1.3.3 ELID磨削基本原理第20页
        1.3.4 ELID磨削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点第20-21页
        1.3.5 ELID磨削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第21-23页
    1.4 硬脆材料超声振动磨削技术研究第23-27页
        1.4.1 超声振动磨削系统的组成第24-25页
        1.4.2 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第25页
        1.4.3 超声加工的主要特点第25页
        1.4.4 硬脆材料超声振动磨削技术研究现状第25-27页
    1.5 超声ELID复合磨削技术的实现第27-28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8-32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1.6.2 本文技术路线第29-32页
2 超声ELID复合平面磨削系统构建与声学振动特性第32-46页
    2.1 超声ELID复合平面磨削系统第32-35页
        2.1.1 超声ELID复合平面磨削加工技术第32-33页
        2.1.2 超声ELID复合平面磨削加工技术的优点第33-34页
        2.1.3 超声ELID复合平面磨削系统搭建第34-35页
    2.2 声学系统振动特性研究第35-45页
        2.2.1 复合平面磨削系统超声振动阻抗分析第35-38页
        2.2.2 带法兰盘与试件托板的组合变幅杆设计第38-39页
        2.2.3 声学系统有限元分析第39-41页
        2.2.4 声学系统有限元修整第41-43页
        2.2.5 复合平面磨削系统超声振动效果测试第43-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纳米陶瓷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氧化膜状态第46-69页
    3.1 超声ELID复合磨削过程中氧化膜的作用及生长变化第46-50页
        3.1.1 氧化膜的作用第46-47页
        3.1.2 氧化膜状态的影响因素第47-48页
        3.1.3 氧化膜的生成过程第48-49页
        3.1.4 氧化膜的变化规律第49-50页
    3.2 超声ELID复合磨削过程中的氧化膜理论模型第50-55页
        3.2.1 氧化膜生成模型第50-53页
        3.2.2 氧化膜去除模型第53-54页
        3.2.3 复合磨削过程中氧化膜实际厚度模型第54-55页
    3.3 超声ELID复合磨削过程中的氧化膜厚度模型仿真第55-58页
    3.4 超声ELID复合磨削过程中的氧化膜状态第58-61页
        3.4.1 ELID磨削加工氧化膜与极间电流第59页
        3.4.2 复合磨削加工中氧化膜的强度与磨削力第59-60页
        3.4.3 复合磨削加工中氧化膜的厚度与极间电流第60-61页
    3.5 超声ELID复合磨削过程中的氧化膜状态试验第61-64页
        3.5.1 试验条件第61-62页
        3.5.2 信息采集系统第62-64页
    3.6 超声ELID复合磨削过程中的氧化膜状态信号表征第64-68页
        3.6.1 复合磨削加工中氧化膜的磨削力信号表征第64-66页
        3.6.2 复合磨削加工中氧化膜的电流信号表征第66-68页
    3.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4 纳米陶瓷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材料去除机理第69-93页
    4.1 复合磨削加工材料去除机理第69-73页
        4.1.1 陶瓷材料砂轮磨粒压痕去除过程第69-70页
        4.1.2 复合磨削加工单颗磨粒临界切削深度第70-72页
        4.1.3 复合磨削加工脆塑转变临界条件第72-73页
    4.2 复合磨削加工材料去除率模型第73-78页
        4.2.1 普通磨削加工单颗磨粒与工件材料的接触面积第73-74页
        4.2.2 超声振动磨削加工单颗磨粒去除材料体积第74-76页
        4.2.3 复合磨削加工材料去除量模型第76-77页
        4.2.4 复合磨削加工材料去除体积数学解析模型预测仿真第77-78页
    4.3 超声ELID复合磨削高效去除率试验研究第78-82页
        4.3.1 试验条件第78-80页
        4.3.2 工作台速度对工件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第80-81页
        4.3.3 磨削深度对工件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第81-82页
    4.4 超声ELID复合平面磨削表面创成机理第82-85页
        4.4.1 工件质点的运动轨迹分析第82-84页
        4.4.2 单颗磨粒的运动轨迹方程第84-85页
        4.4.3 超声ELID复合平面磨削表面创成机理分析第85页
    4.5 超声ELID复合平面磨削表面创成机理试验第85-91页
        4.5.1 试验条件第86页
        4.5.2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第86-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3页
5 纳米陶瓷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的磨削力第93-115页
    5.1 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磨削力理论模型第93-100页
        5.1.1 超声振动磨削加工中由切削变形引起的磨削力计算第95-96页
        5.1.2 超声振动引起的冲击力计算第96-98页
        5.1.3 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的磨削力数学模型第98-99页
        5.1.4 关于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的磨削力数学模型的分析第99-100页
    5.2 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的磨削力模型仿真第100-104页
    5.3 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的磨削力试验研究第104-113页
        5.3.1 试验条件第104-105页
        5 3.2 磨削深度对复合磨削加工磨削力的影响第105-106页
        5.3.3 砂轮线速度对复合磨削加工磨削力的影响第106-107页
        5.3.4 工作台速度对复合磨削加工磨削力的影响第107-108页
        5.3.5 超声振动频率对复合磨削加工磨削力的影响第108-109页
        5.3.6 ELID电源电压对复合磨削加工磨削力的影响第109-110页
        5.3.7 微切深条件下复合磨削加工磨削力的变化第110-113页
    5.4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6 纳米陶瓷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表面质量第115-139页
    6.1 铸铁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电火花修整第115-120页
        6.1.1 金属结合剂砂轮的修整方法第115-116页
        6.1.2 金属结合剂砂轮的电火花修整原理第116-117页
        6.1.3 电火花修整放电参数的分析与选择第117-118页
        6.1.4 金属结合剂砂轮电火花修整试验第118-120页
    6.2 纳米陶瓷超声ELID复合磨削表面粗糙度试验分析第120-127页
        6.2.1 试验条件第121页
        6.2.2 磨削深度对复合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121-123页
        6.2.3 工作台速度对复合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123-124页
        6.2.4 ELID电源参数对复合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124-125页
        6.2.5 引入超声振动对ELID磨削加工表面微观轮廓的影响第125-127页
    6.3 纳米陶瓷超声ELID复合磨削表面形貌试验分析第127-138页
        6.3.1 试验条件第128-129页
        6.3.2 磨削方式对陶瓷材料磨削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29-130页
        6.3.3 磨削深度对复合磨削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30-132页
        6.3.4 超声振动频率对复合磨削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32-133页
        6.3.5 工件材料对复合磨削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33-135页
        6.3.6 纳米陶瓷材料超声ELID复合磨削加工表面损伤分析第135-138页
    6.4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7 结论和展望第139-143页
    7.1 结论第139-141页
    7.2 创新点第141页
    7.3 展望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7页
作者简历第157-15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Android应用的ARM多核处理器核间通信开销建模
下一篇:浅析房地产行业标志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