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馈线设备(传输线和波导)论文--波导、波导管、波导传输线论文

可调控硅—石墨烯混合纳米线波导及器件的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5-35页
    1.1 硅基光子学第15-20页
        1.1.1 硅基光子学的发展第15-17页
        1.1.2 可调控硅基光子集成器件第17-20页
    1.2 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兴起第20-24页
        1.2.1 石墨烯的研究历史与发现第21-22页
        1.2.2 石墨烯的性质第22-24页
    1.3 硅-石墨烯混合集成光子器件第24-33页
        1.3.1 混合集成的优势第24-26页
        1.3.2 硅-石墨烯混合集成光子器件的应用第26-33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33-35页
        1.4.1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第33-34页
        1.4.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4-35页
2 石墨烯的理论模型与仿真方法第35-55页
    2.1 石墨烯的结构和能带第35-39页
        2.1.1 石墨烯的结构第35-36页
        2.1.2 石墨烯的能带第36-39页
    2.2 石墨烯的光学电导率模型第39-44页
        2.2.1 通用光学电导率第39-41页
        2.2.2 光学电导率模型第41-44页
    2.3 石墨烯的仿真计算方法第44-52页
        2.3.1 数值计算方法第45-46页
        2.3.2 数值-解析混合计算方法第46-49页
        2.3.3 硅-石墨烯混合纳米线波导的仿真计算第49-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5页
3 石墨烯的实验方法与加工工艺第55-95页
    3.1 石墨烯的制备第55-62页
        3.1.1 微机械剥离法第56-58页
        3.1.2 氧化还原法第58-59页
        3.1.3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59-62页
        3.1.4 几种制备方法的比较第62页
    3.2 石墨烯的表征手段第62-69页
        3.2.1 光学显微镜第62-64页
        3.2.2 拉曼光谱第64-66页
        3.2.3 电子显微镜第66-68页
        3.2.4 原子力显微镜第68-69页
    3.3 石墨烯的转移工艺第69-75页
        3.3.1 湿法转移工艺第69-73页
        3.3.2 干法转移工艺第73-74页
        3.3.3 旋涂法转移工艺第74-75页
    3.4 硅纳米线波导的制作第75-88页
        3.4.1 硅纳米线波导的制作流程第76-77页
        3.4.2 电子束光刻第77-81页
        3.4.3 等离子体刻蚀第81-83页
        3.4.4 金属沉积和剥离第83-85页
        3.4.5 光栅耦合器和测试装置第85-88页
    3.5 石墨烯与硅纳米线波导的混合集成第88-93页
        3.5.1 石墨烯的图形化处理第88-91页
        3.5.2 石墨烯薄膜的完整性第91-93页
    3.6 本章小节第93-95页
4 硅-石墨烯混合纳米线波导及全光调控第95-129页
    4.1 硅-石墨烯混合纳米线波导第95-104页
        4.1.1 混合纳米线波导的结构设计第95-97页
        4.1.2 硅的掺杂浓度第97-98页
        4.1.3 石墨烯的性能表征第98-99页
        4.1.4 混合纳米线波导的传输损耗第99-101页
        4.1.5 石墨烯的费米能级第101-104页
    4.2 混合纳米线波导的光致透明效应第104-109页
        4.2.1 测试方法与测试系统第104-105页
        4.2.2 局域光致透明效应第105-107页
        4.2.3 非局域光致透明效应第107-109页
    4.3 光致透明效应的机理分析第109-115页
        4.3.1 硅-石墨烯肖特基结第109-114页
        4.3.2 泵浦光波长的影响第114-115页
    4.4 基于光致透明效应的全光调控第115-126页
        4.4.1 调制深度与泵浦光功率第115-121页
        4.4.2 时域特性分析第121-126页
    4.5 优化与展望第126页
    4.6 本章小结第126-129页
5 基于硅-石墨烯的热光调控光子集成器件第129-171页
    5.1 热量传递的基本理论与仿真方法第129-134页
        5.1.1 热量传递的基本理论第130-131页
        5.1.2 仿真计算方法第131-134页
    5.2 基于石墨烯纳米加热电极的热光调控器件第134-156页
        5.2.1 石墨烯透明纳米加热电极第134-139页
        5.2.2 热光调控微盘谐振器第139-142页
        5.2.3 石墨烯的电阻第142-145页
        5.2.4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145-150页
        5.2.5 优化分析第150-155页
        5.2.6 应用展望第155-156页
    5.3 基于石墨烯热传导器的热光调控器件第156-169页
        5.3.1 石墨烯透明热传导器第156-160页
        5.3.2 热光调控马赫-曾德干涉器第160-163页
        5.3.3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163-166页
        5.3.4 热光调控微盘谐振器第166-167页
        5.3.5 优化分析第167-168页
        5.3.6 应用展望第168-169页
    5.4 本章小结第169-17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71-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91页
作者简介第191-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纳光波导的功能化集成及器件应用
下一篇:全光波长转换及全光信号处理集成器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