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演化的复杂性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城市交通领域的复杂网络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有研究成果的总结 | 第17-18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1 形态与规模 | 第18-19页 |
1.3.2 客流及分布 | 第19页 |
1.3.3 承载和效率 | 第19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切入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数据 | 第20-21页 |
1.4.3 实施方案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建模 | 第22-31页 |
2.1 复杂网络的基本类型 | 第22-23页 |
2.2 复杂网络基本统计特征 | 第23-25页 |
2.3 网络拓扑基本方法 | 第25-26页 |
2.4 基于L空间改进的S空间模型 | 第26-28页 |
2.4.1 S空间模型 | 第26-27页 |
2.4.2 三种空间模型比较 | 第27-28页 |
2.5 拓扑特性统计分析模型 | 第28-30页 |
2.5.1 基本模块 | 第28-29页 |
2.5.2 编号原则 | 第29页 |
2.5.3 子模块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特性分析 | 第31-42页 |
3.1 轨道交通网络单体特征研究 | 第31-34页 |
3.1.1 度与度分布特征 | 第32-33页 |
3.1.2 介数特征 | 第33-34页 |
3.2 世界轨道交通网络总体特征研究 | 第34-40页 |
3.2.1 线路数及节点数分析 | 第36-38页 |
3.2.2 网络直径及路径长度分析 | 第38-39页 |
3.2.3 平均聚类系数分析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发展演化研究 | 第42-64页 |
4.1 聚类分析方法 | 第42-46页 |
4.1.1 聚类分析 | 第42-43页 |
4.1.2 轨道交通网络的聚类分析方法 | 第43-46页 |
4.2 轨道交通网络聚类分析 | 第46-53页 |
4.2.1 轨道交通网络聚类的基本变量 | 第46-47页 |
4.2.2 轨道交通网络聚类特征分析 | 第47-53页 |
4.3 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的发展演化 | 第53-59页 |
4.3.1 网络形态分类 | 第53-55页 |
4.3.2 网络发展阶段性特征 | 第55-56页 |
4.3.3 轨道交通网络发展演化的判别模型 | 第56-59页 |
4.4 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演化分析 | 第59-63页 |
4.4.1 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概况 | 第59页 |
4.4.2 网络历史发展演化分析 | 第59-61页 |
4.4.3 规划在建网络演化分析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演化的客流特性研究 | 第64-90页 |
5.1 轨道交通客流基本特征 | 第64-67页 |
5.1.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特征 | 第64-65页 |
5.1.2 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特征 | 第65-66页 |
5.1.3 换乘站客流特征 | 第66-67页 |
5.2 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动态特征 | 第67-71页 |
5.2.1 需求变化下的网络客流动态特征 | 第67-69页 |
5.2.2 拓扑结构变化下的网络客流动态特征 | 第69-71页 |
5.3 网络客流动态重分布研究 | 第71-80页 |
5.3.1 网络客流分配模型 | 第71-73页 |
5.3.2 轨道交通客流需求的特点 | 第73-74页 |
5.3.3 网络发展演化的客流重分布 | 第74-80页 |
5.4 轨道交通网络的车流网模型 | 第80-89页 |
5.4.1 乘客在轨道交通网络中的移动规律 | 第81-82页 |
5.4.2 时刻表对乘客乘车的影响 | 第82-83页 |
5.4.3 车流网的构成 | 第83-84页 |
5.4.4 车流网时间费用模型 | 第84-85页 |
5.4.5 模型参数标定及实例分析 | 第85-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演化的有效性研究 | 第90-102页 |
6.1 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分析 | 第90-94页 |
6.1.1 轨道交通网络的介数特征分析 | 第90-93页 |
6.1.2 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客流特征 | 第93-94页 |
6.2 轨道交通网络的生长效率研究 | 第94-95页 |
6.3 轨道交通网络节点承载有效性研究 | 第95-100页 |
6.3.1 去点攻击下的鲁棒性分析 | 第95-96页 |
6.3.2 节点衔接的地面公交联合网络 | 第96-10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10页 |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02-106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情况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