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3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2.1.2 相关理论 | 第20-28页 |
2.2 文献回顾与述评 | 第28-32页 |
2.2.1 文献回顾 | 第28-31页 |
2.2.2 对已有文献的述评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后发国家的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日本、韩国的成功实践 | 第33-40页 |
3.1 日本:制度创新带来的产业繁荣 | 第33-36页 |
3.2 韩国:消化、吸收、再创新带来的经济腾飞 | 第36-38页 |
3.3 后发国家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关系的初步判断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关系的机理研究 | 第40-52页 |
4.1 基于埃奇沃思盒状图与罗伯津斯基定理的探讨 | 第40-46页 |
4.1.1 基于埃奇沃思盒状图的讨论 | 第40-44页 |
4.1.2 基于罗伯津斯基定理的探讨 | 第44-46页 |
4.2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引进途径的分析 | 第46-49页 |
4.3 其他说明 | 第49-51页 |
4.3.1 关于技术引进对工业结构优化的间接影响的说明 | 第49-50页 |
4.3.2 关于工业结构优化对技术引进的反馈作用的说明 | 第50-51页 |
4.4 后发国家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关系的再判断 | 第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中国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的历程回顾与分析 | 第52-71页 |
5.1 中国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的历程描述 | 第52-63页 |
5.1.1 中国技术引进历程 | 第52-58页 |
5.1.2 中国工业结构演进 | 第58-63页 |
5.2 中国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的时空变异分析 | 第63-69页 |
5.2.1 历程阶段性划分 | 第63-66页 |
5.2.2 地区差异性比较 | 第66-69页 |
5.2.3 中国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关系的判断 | 第69页 |
5.3 中国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日本、韩国的比较分析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中国技术引进优化工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 第71-103页 |
6.1 基本假说 | 第71-72页 |
6.2 整体研究:空间Durbin模型的检验分析 | 第72-80页 |
6.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72-73页 |
6.2.2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与模型设定 | 第73-74页 |
6.2.3 实证分析 | 第74-80页 |
6.3 区域研究 1:东西部地区的比较研究 | 第80-86页 |
6.3.1 创新驱动下技术引进优化我国工业结构的机理回顾 | 第80-81页 |
6.3.2 创新驱动下技术引进对东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比较706.3.3 结论 | 第81-86页 |
6.4 区域研究 2:西部地区的进一步考量 | 第86-94页 |
6.4.1 技术引进优化工业结构的效用论 | 第86-88页 |
6.4.2“创新驱动”下西部地区技术引进优化工业结构的效用函数构建与估计 | 第88-93页 |
6.4.3 结论 | 第93-94页 |
6.5 行业研究 1:工业各部门异质性视角的FMOLS估计 | 第94-97页 |
6.5.1 变量、模型与数据 | 第94-95页 |
6.5.2 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95-96页 |
6.5.3 结论 | 第96-97页 |
6.6 行业研究 2:工业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分析 | 第97-102页 |
6.6.1 部门合并 | 第98-99页 |
6.6.2 直接消耗系数测度 | 第99-101页 |
6.6.3 影响力系数测度 | 第101-102页 |
6.6.4 结论 | 第10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3-10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7.1.1 理论方面 | 第103页 |
7.1.2 实证方面 | 第103-104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04-107页 |
7.2.1 关于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105页 |
7.2.2 关于理论启示 | 第105-106页 |
7.2.3 关于实证探索 | 第106-107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