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方案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8-9页 |
1.2.1 文化产业 | 第8页 |
1.2.2 文化创意产业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3 综合评价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现状分析 | 第14-28页 |
2.1 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2.1.1 功能发展情况 | 第14页 |
2.1.2 管理规划发展情况 | 第14页 |
2.1.3 产业布局情况 | 第14-15页 |
2.2 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的环境分析 | 第15-19页 |
2.2.1 经济方面 | 第15-17页 |
2.2.2 技术方面 | 第17-18页 |
2.2.3 社会文化方面 | 第18页 |
2.2.4 政策法律方面 | 第18-19页 |
2.3 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的SWOT分析 | 第19-25页 |
2.3.1 机会分析 | 第19-21页 |
2.3.2 威胁分析 | 第21-23页 |
2.3.3 优势分析 | 第23-24页 |
2.3.4 劣势分析 | 第24-25页 |
2.3.5 SWOT策略组合分析 | 第25页 |
2.4 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 第25-28页 |
2.4.1 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水平偏低 | 第25-26页 |
2.4.2 分散的资源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 第26页 |
2.4.3 忽视艺术区发展的社会效益 | 第26页 |
2.4.4 软环境建设尚需加强 | 第26-28页 |
3 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方案设计 | 第28-40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3.1.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8页 |
3.1.2 产业价值链理论 | 第28-29页 |
3.1.3 城市空间治理理论 | 第29页 |
3.1.4 注意力经济理论 | 第29-30页 |
3.2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0-34页 |
3.2.1 国内先进经验借鉴 | 第30-31页 |
3.2.2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 第31-33页 |
3.2.3 国内外经验对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的启示 | 第33-34页 |
3.3 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备选方案 | 第34-36页 |
3.3.1 高端方案 | 第34-35页 |
3.3.2 低端方案 | 第35页 |
3.3.3 中端方案 | 第35-36页 |
3.4 方案选择与完善 | 第36-40页 |
3.4.1 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38页 |
3.4.2 总体发展方案的完善 | 第38-40页 |
4 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方案实施的对策 | 第40-49页 |
4.1 提高辽河国际艺术区发展水平 | 第40-42页 |
4.1.1 建立政府引导基金 | 第40-41页 |
4.1.2 培育专业化高端人才 | 第41-42页 |
4.1.3 提升集群竞争力 | 第42页 |
4.2 提升辽河国际艺术区的经济效益 | 第42-45页 |
4.2.1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 第42-43页 |
4.2.2 提升现有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43-44页 |
4.2.3 突出辽河国际艺术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 第44-45页 |
4.3 注重辽河国际艺术区的社会效益 | 第45-46页 |
4.3.1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第45页 |
4.3.2 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 第45-46页 |
4.3.3 提升艺术区形象及文化引力 | 第46页 |
4.4 优化辽河国际艺术区的软环境 | 第46-49页 |
4.4.1 优化管理模式 | 第46-47页 |
4.4.2 完善政策法规 | 第47页 |
4.4.3 完善市场化服务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