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中单桩循环冻拨性质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冻土理论和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冻土理论和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2 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14-26页 |
| ·多年冻土区的分布情况 | 第14页 |
| ·冻土的相成分 | 第14-15页 |
| ·冻土的工程分类 | 第15-17页 |
| ·多年冻土的上限与下限 | 第17-18页 |
| ·土的冻胀性 | 第18-20页 |
| ·土的冻胀机理 | 第18-19页 |
| ·影响冻胀的主要因素 | 第19-20页 |
| ·土的冻胀力 | 第20-23页 |
| ·切向冻胀力 | 第20-22页 |
| ·法向冻胀力 | 第22-23页 |
| ·水平冻胀力 | 第23页 |
| ·多年冻土中桩基础的冻拔现象 | 第23-25页 |
| ·桩基础冻拔破坏产生的原因 | 第23-24页 |
| ·桩基冻拔破坏的基本形式 | 第24页 |
| ·桩基冻拔破坏的防治措施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多年冻土中桩的循环冻拔性质模型试验设计 | 第26-45页 |
| ·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 | 第26-28页 |
| ·相似三大定理 | 第26-27页 |
| ·相似模拟的单值条件 | 第27-28页 |
| ·模型试验设计方案 | 第28-30页 |
| ·相似比的确定 | 第28页 |
| ·试验模型的概述 | 第28-29页 |
| ·温度的控制 | 第29-30页 |
| ·试验装置的开发设计与改良 | 第30-33页 |
| ·环境箱的设计 | 第30-32页 |
| ·试验箱的设计与制作 | 第32-33页 |
| ·土样的制备 | 第33-37页 |
| ·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 第33-37页 |
| ·土样的制备 | 第37页 |
| ·模型桩的制作与埋置 | 第37-43页 |
| ·测温元件的布置 | 第43-44页 |
| ·位移百分表的布置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4 冻融循环下冻拔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71页 |
| ·冻融循环下土体温度的监测 | 第45-55页 |
| ·冻土的热学参数 | 第45-47页 |
| ·温度值的计算 | 第47页 |
| ·冻融循环下温度变化结果 | 第47-55页 |
| ·冻融循环下冻结力的监测 | 第55-65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55-57页 |
| ·冻结力的计算 | 第57-58页 |
| ·冻结力的变化规律 | 第58-65页 |
| ·冻融循环下位移变化的监测 | 第65-70页 |
| ·位移随温度的变化 | 第65-66页 |
| ·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 第66-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