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6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1.1 样本选择 | 第11页 |
| 1.2. 主要药品、试剂及器材 | 第1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2.1. PCOS西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 2.2. 不孕症的诊断标准 | 第11页 |
| 2.3. 不孕症脾肾阳虚型的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 2.4. 中医症候评分标准 | 第12-13页 |
| 3. 样本选择标准 | 第13-14页 |
| 3.1.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 3.2. 排除标准 | 第13页 |
| 3.3. 剔除标准 | 第13-14页 |
| 3.4. 脱落标准 | 第14页 |
| 4. 观测指标 | 第14页 |
| 4.1. 安全性指标 | 第14页 |
| 4.2. 观测性指标 | 第14页 |
| 5.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15页 |
| 5.1.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15页 |
|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15页 |
| 6. 治疗方法及疗程 | 第15页 |
| 7. 统计学处理 | 第15-16页 |
| 结果 | 第16-21页 |
| 1.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 1.1. 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 | 第16页 |
| 1.2.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 第16页 |
| 1.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 第16-17页 |
| 1.4.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LH/FSH和T值的比较 | 第17页 |
|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胰岛素水平的比较 | 第17页 |
| 2. 结果 | 第17-20页 |
|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较 | 第17-20页 |
| 3. 安全性分析 | 第20-21页 |
| 讨论 | 第21-31页 |
| 1. 中医学对PCOS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1.1. 中医学对PCOS的古代文献记载 | 第21页 |
| 1.2. 中医学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1-23页 |
| 1.3. 中医治疗 | 第23-24页 |
| 2 现代医学对PCOS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 2.1 PCOS的病因研究 | 第24-25页 |
| 2.2. PCOS的发病机制 | 第25-26页 |
| 2.3. 西医治疗PCOS的现状 | 第26-27页 |
| 3 健脾补肾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 第27-28页 |
| 4 健脾补肾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机理分析 | 第28-31页 |
| 4.1. 治疗原则及组方依据 | 第28页 |
| 4.2. 主要药物组成及功效特点 | 第28-29页 |
| 4.3. 补肾健脾方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9-30页 |
| 4.4. 促排卵药物的选择依据 | 第30页 |
| 4.5. 中药综合克罗米芬的优势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 文献综述 | 第38-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发表论文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