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清代宜兴荆溪地区的祠堂、宗族与地方社会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5页
第一章 清代宜荆的祠堂及其经济基础第15-42页
    第一节 宜荆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第15-16页
        一、宜荆地区的历史地理第15-16页
        二、宜荆地区的人文环境第16页
    第二节 宜荆地区的祠堂实态第16-30页
        一、祠堂的发展和分布第17-24页
        二、祠堂的规模第24-30页
    第三节 祠堂的经济基础第30-42页
        一、祠田的来源渠道第31-35页
        二、祠田的发展和分布第35-38页
        三、祠田的规模第38-42页
第二章 祠堂统管族内事务第42-77页
    第一节 祠堂管理组织第42-47页
        一、宗子、族长及房长的设立第42-45页
        二、其他宗职的设立第45-47页
    第二节 祠堂经管族产第47-58页
        一、强化监管管理者第47-52页
        二、保护族产的安全第52-55页
        三、祠堂对族产的经营第55-58页
    第三节 祠堂行祭祀统族第58-64页
        一、神主安放及进主规定第59-61页
        二、祭祀活动的举行第61-64页
    第四节 祠堂对族人的教育第64-73页
        一、宣讲国法宗规第64-66页
        二、制定规范进行引导第66-68页
        三、祠堂的劝学与助学第68-73页
    第五节 祠堂赡济族众第73-77页
        一、祠堂直接赡济族人第73-75页
        二、祠堂劝导族人赡济第75-77页
第三章 宗族对地方社会的作用第77-106页
    第一节 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第77-80页
        一、倡导“息争戒讼”第77-79页
        二、诉讼而不械斗第79-80页
    第二节 发展地方公益事业第80-99页
        一、兴学助教第80-83页
        二、开展救济第83-96页
        三、基础设施建设第96-99页
    第三节 宗族与地方政府互动第99-106页
        一、赋税上的博弈第99-102页
        二、联合抵抗太平军第102-106页
结语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7页
后记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硬岩EDZ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下一篇:唐代宫人管理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