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前人研究工作 | 第11-23页 |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与发芽 | 第11-12页 |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与发芽生理研究 | 第12-16页 |
·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的分子机理研究 | 第16-19页 |
·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的分子调控研究 | 第19-21页 |
·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的物理化学调控研究 | 第21-23页 |
·抑制差减杂交方法原理与应用 | 第23-28页 |
·SSH 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4页 |
·SSH 技术主要过程 | 第24-26页 |
·SSH 技术评价 | 第26-27页 |
·SSH 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目容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相关抑制差减杂交CDNA 文库构建 | 第29-77页 |
·前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41页 |
·供试材料及处理 | 第29-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休眠与发芽马铃薯块茎Total RNA 提取 | 第30页 |
·ds cDNA 合成 | 第30-31页 |
·SMARTer ds cDNA Column Chromatography | 第31-32页 |
·双链cDNA 的Rsa I 酶切 | 第32页 |
·酶切产物纯化 | 第32-33页 |
·接头连接 | 第33-34页 |
·差减杂交 | 第34-36页 |
·两次PCR 选择性扩增 | 第36-37页 |
·差减效率检测 | 第37页 |
·差减产物克隆及差减文库生成 | 第37-39页 |
·差减文库初步筛选与测序 | 第39页 |
·序列分析与功能注释 | 第39页 |
·RT-PCR 验证差异基因 | 第39-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70页 |
·RNA 的浓度和纯度 | 第41-42页 |
·双链cDNA 的合成 | 第42-43页 |
·双链cDNA 的RsaⅠ酶切分析 | 第43-44页 |
·接头连接及连接效率检测 | 第44页 |
·差减产物两次PCR 扩增结果 | 第44-45页 |
·差减效率检测 | 第45-46页 |
·差减文库生成及文库质量检测 | 第46页 |
·差减文库筛选及测序结果 | 第46-65页 |
·序列分析及功能分类与注释 | 第65-67页 |
·RT-PCR 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 第67-70页 |
·讨论 | 第70-77页 |
·马铃薯块茎总RNA 提取 | 第70-71页 |
·差减文库构建 | 第71-72页 |
·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相关基因 | 第72-77页 |
第三章 马铃薯ARF 基因CDNA 克隆及其在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 第77-89页 |
·前言 | 第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80页 |
·试验材料 | 第77-78页 |
·药品试剂 | 第78页 |
·试验方法 | 第78-80页 |
·结果分析 | 第80-87页 |
·马铃薯ARF 基因序列拼接及分析 | 第80-82页 |
·马铃薯块茎总RNA 提取及ARF 基因cDNA 序列扩增 | 第82-83页 |
·马铃薯ARF 基因cDNA 进化树分析 | 第83-84页 |
·马铃薯块茎ARF 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84-85页 |
·马铃薯块茎ARF 基因在不同储存温度下由休眠到发芽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 第85-86页 |
·马铃薯块茎在不同储存时间点ARF 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86-87页 |
·讨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作者简介 | 第105-106页 |
导师简介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