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智能家居概述 | 第9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3 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9-11页 |
1.3.1 国内外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3.2 智能家居系统的标准化情况 | 第10-11页 |
1.3.3 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智能家居系统和Zigbee组网技术 | 第13-21页 |
2.1 智能家居设计方案分析 | 第13-14页 |
2.1.1 智能家居功能需求 | 第13页 |
2.1.2 智能家居网络框架 | 第13-14页 |
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4页 |
2.3 系统设计的要求 | 第14-15页 |
2.3.1 硬件的设计要求 | 第14页 |
2.3.2 软件的设计要求 | 第14-15页 |
2.4 常用家居无线通信技术对比 | 第15页 |
2.5 Zigbee技术介绍 | 第15-16页 |
2.5.1 Zigbee物理信道 | 第16页 |
2.5.2 Zigbee网状拓扑结构和设备类型 | 第16页 |
2.5.3 Zigbee MESH网状网络 | 第16页 |
2.6 Zigbee协议栈介绍 | 第16-19页 |
2.6.1 物理层 | 第16-17页 |
2.6.2 MAC层 | 第17-19页 |
2.6.3 网络层 | 第1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3 Zigbee节点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21-32页 |
3.1 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21-22页 |
3.2 Zigbee节点硬件设计 | 第22-24页 |
3.2.1 通讯模块的选择 | 第22页 |
3.2.2 CC2430外围电路 | 第22-23页 |
3.2.3 通信接口电路 | 第23-24页 |
3.3 节点软件设计 | 第24-28页 |
3.3.1 软件总体构架 | 第24-25页 |
3.3.2 Zigbee设备协议栈的实现 | 第25-28页 |
3.3.3 软件主要构件 | 第28页 |
3.4 软件开发环境 | 第28页 |
3.5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 第28-30页 |
3.5.1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任务 | 第28页 |
3.5.2 用户API | 第28-29页 |
3.5.3 协调器软件设计流程 | 第29-30页 |
3.6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 第30-31页 |
3.6.1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任务 | 第30页 |
3.6.2 终端设备软件设计流程 | 第30-3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32-45页 |
4.1 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32-34页 |
4.1.1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32页 |
4.1.2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 第32-34页 |
4.2 启动引导程序的移植 | 第34-40页 |
4.2.1 Boot loader | 第34-36页 |
4.2.2 针对硬件平台VIVI的修改 | 第36-39页 |
4.2.3 VIVI的移植 | 第39-40页 |
4.3 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40-43页 |
4.3.1 Linux内核的移植 | 第40-42页 |
4.3.2 文件系统的移植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5 家庭网关的建立和家庭网络的组网 | 第45-57页 |
5.1 家庭网关软件总体构架 | 第45-46页 |
5.2 家庭网关驱动程序开发 | 第46-52页 |
5.2.1 无线收发模块驱动设计 | 第46-49页 |
5.2.2 串口驱动设计 | 第49-50页 |
5.2.3 以太网驱动程序设计 | 第50-52页 |
5.3 家庭网关应用程序开发 | 第52-56页 |
5.3.1 Qt/Embedded开发环境建立 | 第52-55页 |
5.3.2 家庭网关应用程序开发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网络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6.1 测试目标 | 第57页 |
6.2 系统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6.3 系统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6.4 功耗测试 | 第6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7 结论 | 第62-63页 |
8 展望 | 第63-64页 |
9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10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