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1 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 第11-14页 |
| 1.1 古代文献研究 | 第11页 |
| 1.2 失眠病因病机 | 第11页 |
| 1.3 中医治疗失眠 | 第11-14页 |
| 2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2.1 病因 | 第14页 |
| 2.2 病机 | 第14-15页 |
| 2.3 西药治疗失眠 | 第15-16页 |
| 3 非药物治疗失眠 | 第16-17页 |
| 3.1 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失眠 | 第16页 |
| 3.2 高压氧舱治疗失眠 | 第16页 |
| 3.3 心里疏导治疗失眠 | 第16-17页 |
| 3.4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 | 第17页 |
| 讨论 | 第17-18页 |
| 临床研究 | 第18-27页 |
| 1 一般资料 | 第18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2.1 诊断标准 | 第18-20页 |
| 3 治疗方案 | 第20-22页 |
| 3.1 分组方法 | 第20页 |
| 3.2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 3.3 依从性评价 | 第21页 |
| 3.4 总结分析 | 第21-22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 4.1 一般资料 | 第22页 |
| 4.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 第22-23页 |
| 4.3 PSQI治疗前后总分比较(见表5-8) | 第23-24页 |
| 4.4 焦虑评分量表前后总分比较(见表9-10) | 第24-25页 |
| 4.5 抑郁评分量表前后总分比较(见表11-12) | 第25-27页 |
| 讨论 | 第27-31页 |
| 1 “三才配穴推拿法”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 | 第27-28页 |
| 2 肝郁化火症型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 | 第28-29页 |
| 3 两组患者的PSQI治疗前后分析情况 | 第29页 |
| 4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治疗前后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致谢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 附图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