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Fe-Ni合金纳米线的反常共沉积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金属纳米线第10-11页
    1.3 单质纳米线第11-12页
    1.4 合金纳米线第12-13页
    1.5 共沉积的研究第13-15页
    1.6 纳米线的性质第15-17页
        1.6.1 磁性/使用第15-16页
        1.6.2 电性能/用途第16页
        1.6.3 光学性质/用途第16-17页
    1.7 本文选题思想及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7-18页
第二章 纳米线的制备和表征方法第18-28页
    2.1 引言第18-19页
    2.2 模板的制备第19-22页
        2.2.1 实验所用的试剂第19页
        2.2.2 实验所用的仪器第19页
        2.2.3 多孔氧化铝模板制备方法第19-22页
    2.3 主要表征手段第22-28页
        2.3.1 X射线衍射仪第22-23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3-24页
        2.3.3 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第24页
        2.3.4 模板的SEM表征第24-25页
        2.3.5 镀金时间第25-27页
        2.3.6 AAO膜的XRD表征第27-28页
第三章 研究Fe-Ni合金金属纳米线的共沉积第28-51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单质纳米线的沉积第28-38页
        3.2.1 实验所用的药品第29页
        3.2.2 实验所用的仪器第29页
        3.2.3 实验过程第29-30页
        3.2.4 主要表征手段第30页
        3.2.5 单质纳米线的极化曲线第30-31页
        3.2.6 单质纳米线的电流-时间(I-t)曲线第31-33页
        3.2.7 不同沉积电压的Fe-Ni单质纳米线的XRD和SEM第33-38页
    3.3 Fe-Ni合金纳米线的沉积第38-44页
        3.3.0 实验所用药品和试剂第38页
        3.3.1 实验所用的仪器第38-39页
        3.3.2 实验过程第39页
        3.3.3 Fe-Ni合金纳米线的SEM和EDS第39-42页
        3.3.4 Fe-Ni合金纳米线的极化曲线和I-t曲线第42-43页
        3.3.5 Fe-Ni合金纳米线的XRD第43-44页
    3.4 Fe-Ni合金纳米线的共沉积机理第44-50页
        3.4.1 经典的电沉积理论第44-45页
        3.4.2 电沉积的动力学第45-47页
        3.4.3 晶体的成核和生长第47页
        3.4.4 合金纳米线共沉积机理第47-50页
    3.5 本章总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2页
    4.1 论文总结第51页
    4.2 工作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菊花CO2超临界萃取物对D-半乳糖及UV致衰老小鼠的保护作用
下一篇:五味子木脂素对环孢素A药动学及肾毒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