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X村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2、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四、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 1、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X村妇女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政治参与现状 | 第17-27页 |
| 一、参与意识薄弱 | 第17-20页 |
| 1、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参与中的政治认知低下 | 第17-18页 |
| 2、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参与中的政治态度消极 | 第18-20页 |
| 二、参与行为缺乏 | 第20-23页 |
| 1、政治参与行为被动,自觉性低 | 第21-22页 |
| 2、政治参与能力低下,行为单一 | 第22-23页 |
| 三、参与层次不高 | 第23-27页 |
| 1、担任正职比例过低 | 第23-24页 |
| 2、职务性别化明显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不足的成因分析 | 第27-37页 |
| 一、经济原因 | 第27-29页 |
| 1、从属型经济地位 | 第27-28页 |
| 2、经济收入低下 | 第28-29页 |
| 二、体制原因 | 第29-32页 |
| 1、制度体系不完备 | 第29-31页 |
| 2、村委会选举制度不健全 | 第31-32页 |
| 三、文化原因 | 第32-34页 |
| 1、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 | 第33页 |
| 2、家庭阻力较大 | 第33-34页 |
| 3、农村的舆论环境不利 | 第34页 |
| 四、个人原因 | 第34-37页 |
| 1、文化素质偏低 | 第35页 |
| 2、家庭地位低下 | 第35-36页 |
| 3、政治意识冷漠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提升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对策 | 第37-49页 |
| 一、提高经济地位 | 第37-40页 |
| 1、促进就业 | 第37-39页 |
| 2、改善产业结构 | 第39-40页 |
|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优化妇女参与环境 | 第40-43页 |
| 1、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0-42页 |
| 2、提高村民自治在妇女中的公信力 | 第42页 |
| 3、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动员作用 | 第42-43页 |
| 三、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 | 第43-45页 |
| 1、营造有利于妇女参与自治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44-45页 |
| 2、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 | 第45页 |
| 四、提高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能力 | 第45-49页 |
| 1、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 | 第45-47页 |
| 2、增强农村妇女的参与意识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9页 |
| 个人简历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