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互联网+”时代农村金融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相关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1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第11页
        1.3.2 关于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的研究第11页
        1.3.3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研究第11-12页
        1.3.4 有关农村金融供需问题的研究第12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2-13页
    1.5 本文的创新第13-14页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第14-21页
    2.1 “互联网+”的提出与概念第14-15页
        2.1.1 我国“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第14页
        2.1.2 “互联网+”特征概念第14-15页
    2.2 互联网金融第15-17页
        2.2.1 互联网金融概念、特点及模式第15-16页
        2.2.2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系统的影响第16-17页
    2.3 农村金融第17-21页
        2.3.1 农村金融的概念及特点第17-18页
        2.3.2 有关农村金融的发展理论第18-19页
        2.3.3 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第19-21页
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第21-26页
    3.1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现状第21-23页
    3.2 农村金融业务现状第23页
    3.3 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现状第23-26页
        3.3.1 农村金融供给状况第23-24页
        3.3.2 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第24页
        3.3.3 供给与需求失衡分析第24-26页
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6-35页
    4.1 问卷调查设计第26页
    4.2 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第26-31页
        4.2.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一,金融机构匮乏第26-27页
        4.2.2 农村金融供给垄断严重,信用社包袱沉重第27-29页
        4.2.3 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机构撤离加剧第29-30页
        4.2.4 存在严重信贷配给,农民信贷需求难以满足第30页
        4.2.5 非正规金融活跃但问题突出第30-31页
        4.2.6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第31页
    4.3 农村金融发展中问题存在的原因第31-35页
        4.3.1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村金融多元化需求第32页
        4.3.2 农村金融风险大,金融机构有逐利避险性第32-33页
        4.3.3 新兴农村金融发展缓慢,不能逼迫现有格局第33-34页
        4.3.4 对农村金融未有差异化的法律规范制度第34-35页
5 “互联网+”时代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35-38页
    5.1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大农村保险发展第35页
        5.1.1 深化农村机构改革第35页
        5.1.2 加大农村保险发展第35页
    5.2 优化政策支持,实施差别化监管策略第35-36页
        5.2.1 优化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第35-36页
        5.2.2 实现对金融机构的差别化监管第36页
    5.3 促进非正规金融发展,发挥互联网农村金融的优势第36-38页
        5.3.1 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第36页
        5.3.2 借用互联网金融替代传统金融很难参与的服务第36-38页
6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附录第42-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官能度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合成、凝胶化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下一篇:聚(2-噁唑啉)衍生物的可控合成及其在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中的有机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