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我国扶贫立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一) 选题的背景第8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8-10页
        1. 维护社会平等正义第8页
        2. 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第8页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第8-10页
一、我国扶贫立法概述第10-14页
    (一) 贫困与扶贫立法第10-12页
        1. 贫困与扶贫第10-11页
        2. 扶贫立法界定第11-12页
    (二) 扶贫法与其他部门法比较第12-14页
        1. 扶贫法的法域归属第12页
        2. 扶贫法与社会救助法第12-13页
        3. 扶贫法与慈善法第13-14页
二、我国扶贫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14-20页
    (一) 我国扶贫立法的必要性第14-17页
        1. 维护公平正义内在要求第14-15页
        2. 维持社会安定和谐第15-16页
        3. 保障扶贫政策的延续性第16页
        4. 丰富社会保障法体系第16-17页
    (二) 我国扶贫立法的可行性第17-20页
        1. 理论基础第17页
        2. 现实基础第17-18页
        3. 制度基础第18页
        4. 国外经验第18-20页
三、我国现行扶贫法律制度发展及反思第20-27页
    (一) 我国扶贫法律制度第20-21页
        1. 国家扶贫制度的建立第20页
        2. 地方性扶贫立法第20-21页
    (二) 现行农村扶贫制度的反思第21-27页
        1. 专门性扶贫立法层次过低第21-22页
        2. 扶贫义务主体的法律责任缺失第22-23页
        3. 扶贫权利主体界定模糊第23-25页
        4. 扶贫工作缺乏监督机制第25页
        5. 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第25-27页
四、域外扶贫法律制度和经验第27-32页
    (一) 美国第27-29页
        1. 《公共工程与经济开发法》第27-28页
        2. 《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协调法》第28-29页
        3. 立法评析第29页
    (二) 日本第29-32页
        1. 《生活保护法》第30页
        2. 立法评析第30-32页
五、我国扶贫立法的建议第32-42页
    (一) 明确扶贫义务主体及其职责第32-33页
        1. 中央政府第32页
        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32页
        3. 各类市场主体第32-33页
        4. 社会组织第33页
    (二) 明确扶贫的对象及其认定标准第33-36页
        1. 明确扶贫的权利主体第34页
        2. 规范贫困和脱贫认定方式第34-36页
    (三) 明确扶贫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第36-38页
        1. 明确扶贫对象的权利第36-38页
        2. 明确扶贫对象的义务第38页
    (四) 建立社会主体扶贫监督机制第38-40页
        1. 明确社会监督的主体第38-39页
        2. 明确社会监督的权利内容第39-40页
    (五) 完善我国扶贫资金法律监管第40-42页
        1. 明确扶贫资金审计范围第41页
        2. 明确扶贫资金绩效追责制度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注释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应用研究--以XX公司为例
下一篇:淀粉基生物质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