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矫形外科手术学论文--骨骼手术论文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研制及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6页
第一章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影像解剖学测量研究第16-24页
    前言第16-17页
    1.1 材料及方法第17-19页
        1.1.1 材料第17-18页
        1.1.2 测量内容及方法第18-19页
        1.1.3 统计学分析第19页
    1.2 结果第19-21页
    1.3 讨论第21-24页
        1.3.1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含义第21-22页
        1.3.2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可行性分析第22-24页
第二章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及配套器械的初步设计第24-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2.1.1 材料第24页
        2.1.2 方法第24-25页
    2.2 结果第25-27页
    2.3 讨论第27-29页
        2.3.1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特点第27页
        2.3.2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植入的优点及可行性第27-29页
第三章 正常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验证第29-36页
    前言第29-3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3.1.1 材料第30页
        3.1.2 方法第30-33页
    3.2 结果第33-34页
        3.2.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3页
        3.2.2 正常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果第33-34页
    3.3 讨论第34-36页
        3.3.1 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在上颈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第34-35页
        3.3.2 本研究中构建的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第35-36页
第四章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有限元分析研究第36-55页
    前言第36-3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4.1.1 材料第37-38页
        4.1.2 有限元建模第38-40页
        4.1.3 有限元计算和分析第40页
        4.1.4 统计学分析第40-41页
    4.2 结果第41-49页
        4.2.1 建立寰枢椎失稳三维有限元模型第41页
        4.2.2 建立两种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 (图4-1)第41-43页
        4.2.3 四种模型不同工况下的活动度比较第43-47页
        4.2.4 模型应力情况及比较第47-49页
    4.3 讨论第49-55页
全文总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DGF-BB在巨核系造血及调控骨髓间充质细胞TPO生成的研究
下一篇: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控恢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