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2-21页 |
1.1 绪言 | 第12-14页 |
1.2 预焙阳极、铝电解生产工艺流程 | 第14-15页 |
1.3 预焙阳极质量标准及对铝电解的影响 | 第15-17页 |
1.3.1 预焙阳极的质量标准 | 第15-16页 |
1.3.2 预焙阳极对铝电解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 研究背景和任务来源 | 第17-19页 |
1.4.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4.2 任务来源 | 第17-19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6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方案、热工设备、原料指标和产品质量 | 第21-33页 |
2.1 研究方案 | 第21-25页 |
2.1.1 技术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2.1.2 高品质预焙阳极技术特征 | 第22-23页 |
2.1.3 该技术的先进性 | 第23页 |
2.1.4 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分析 | 第23-25页 |
2.2 研究中的主要热工设备 | 第25-27页 |
2.2.1 煅烧炉 | 第25-26页 |
2.2.2 焙烧炉 | 第26-27页 |
2.3 主要原料 | 第27-30页 |
2.3.1 煅后焦、石油焦 | 第27-29页 |
2.3.2 沥青 | 第29-30页 |
2.3.3 残极 | 第30页 |
2.4 产品质量要求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配方选择与相关研究工作 | 第33-45页 |
3.1 配方的研究 | 第33-42页 |
3.1.1 大颗粒配方预高品质焙阳极研发流程 | 第33页 |
3.1.2 大颗粒配方高品质预焙阳极研发项目的开发过程 | 第33-42页 |
3.2 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检测设备 | 第42-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配方的检验和结果分析 | 第45-57页 |
4.1 实验室配方的检验 | 第45-47页 |
4.1.1 混捏成型阶段 | 第45-46页 |
4.1.2 试验焙烧阶段 | 第46-47页 |
4.1.3 测试结论分析 | 第47页 |
4.2 实际生产对配方的检验 | 第47-55页 |
4.2.1 阳极组成与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4.2.2 对布朗值关键技术的控制 | 第49-50页 |
4.2.3 优化生产工艺条件 | 第50-51页 |
4.2.4 生产控制系统 | 第51-55页 |
4.3 购置符合国际标准检测设备 | 第55-56页 |
4.4 实际生产结果分析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绩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