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1.2.1 好氧颗粒污泥的结构 | 第15页 |
1.2.2 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 | 第15-16页 |
1.2.3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 第16-17页 |
1.2.4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的机理 | 第17-18页 |
1.2.5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1.2.6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性的因素 | 第20-21页 |
1.2.7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应用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9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2.3 试验的技术路线 | 第27页 |
2.4 研究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好氧颗粒污泥的活性恢复和系统运行试验 | 第29-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3.1.1 反应器设计与操作 | 第29-30页 |
3.1.2 接种污泥和人工废水 | 第30-31页 |
3.1.3 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3.2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特征 | 第32-35页 |
3.3 好氧颗粒污泥物理特性 | 第35-40页 |
3.3.1 好氧颗粒污泥SVI变化 | 第35-37页 |
3.3.2 好氧颗粒污泥MLSS的变化 | 第37-38页 |
3.3.3 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变化 | 第38-40页 |
3.4 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能 | 第40-46页 |
3.4.1 好氧颗粒污泥对COD的去除 | 第40-41页 |
3.4.2 好氧颗粒污泥的硝化性能 | 第41-42页 |
3.4.3 好氧颗粒污泥的亚硝酸盐的积累 | 第42-44页 |
3.4.4 好氧颗粒污泥的反硝化 | 第44-45页 |
3.4.5 比好氧速率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不同COD/N对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49-6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4.2 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49-51页 |
4.2.1 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49-50页 |
4.2.2 基于OTU的韦恩图 | 第50-51页 |
4.3 好氧颗粒污泥物种分布变化 | 第51-60页 |
4.3.1 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在属水平的变化 | 第51-53页 |
4.3.2 不同COD/N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系统发育分析 | 第53-57页 |
4.3.3 不同COD/N好氧颗粒污泥物种分类树 | 第57-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好氧颗粒污泥EPS变化及氮平衡 | 第61-6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5.1.1 实验装置 | 第61页 |
5.1.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5页 |
5.2.1 好氧颗粒污泥EPS与SVI的关系 | 第62页 |
5.2.2 好氧颗粒污泥在不同C/N条件下的EPS变化 | 第62-64页 |
5.2.3 周期内EPS的变化 | 第64-65页 |
5.3 好氧颗粒污泥周期分析 | 第65-66页 |
5.4 好氧颗粒污泥氮元素平衡分析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附录A | 第81-82页 |
附录B | 第82-84页 |
附录C | 第84-87页 |
附录D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