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电极材料的破坏预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 1.1 引言 | 第9-10页 |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0-14页 |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2-14页 |
| 1.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1.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4-16页 |
| 1.3.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6-18页 |
| 1.4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电极材料的应力破坏 | 第18-24页 |
| 1.4.1 高容量电极材料的应力破坏过程及影响 | 第18-20页 |
| 1.4.2 高容量电极材料应力破坏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1.5 本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24页 |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2章 高容量电极材料锂化模型的建立及数值分析 | 第25-31页 |
| 2.1 高容量电极材料的相变锂化扩散方程 | 第25-26页 |
| 2.2 高容量电极材料的理想弹-塑性变形 | 第26-27页 |
| 2.3 高容量电极材料锂化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 第27-29页 |
| 2.4 量纲分析理论 | 第29-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高容量电极材料的锂化变形及应力分析 | 第31-40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薄膜结构电极材料的锂化变形及应力演化 | 第31-33页 |
| 3.3 球结构电极材料的锂化变形及应力演化 | 第33-39页 |
| 3.3.1 实心球结构电极材料 | 第33-35页 |
| 3.3.2 空心球结构电极材料 | 第35-37页 |
| 3.3.3 空心核-壳结构电极材料 | 第37-3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高容量电极材料的锂化应力破坏 | 第40-49页 |
| 4.1 引言 | 第40页 |
| 4.2 薄膜结构电极材料的锂化应力破坏 | 第40-44页 |
| 4.2.1 量纲分析 | 第40-42页 |
| 4.2.2 锂化破坏失效机制图 | 第42-44页 |
| 4.3 空心核-壳结构电极材料的锂化应力破坏 | 第44-47页 |
| 4.3.1 量纲分析 | 第44-46页 |
| 4.3.2 锂化破坏失效机制图 | 第46-4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5章 高容量电极材料锂化破坏预测的实验验证 | 第49-59页 |
| 5.1 引言 | 第49页 |
| 5.2 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49-51页 |
| 5.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0-51页 |
| 5.3 电镀法制备锡薄膜电极材料 | 第51-53页 |
| 5.3.1 电镀原理 | 第51-52页 |
| 5.3.2 电镀流程 | 第52-53页 |
| 5.4 扣式电池的组装及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53-55页 |
| 5.4.1 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53页 |
| 5.4.2 扣式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53-55页 |
| 5.5 实验验证分析 | 第55-5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