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生物量法 | 第15页 |
1.3.2 蓄积量法 | 第15-16页 |
1.3.3 碳通量监测法 | 第16页 |
1.3.4 模型模拟法 | 第16-17页 |
1.3.5 稳定性同位素法 | 第17页 |
1.4 二类调查 | 第17-18页 |
1.5 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调查系统 | 第18-20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2.1.2 自然环境 | 第21页 |
2.1.3 森林资源 | 第21-2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2.3.1 有林地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3-25页 |
2.3.1.1 小班区划 | 第23页 |
2.3.1.2 样地设置及调查 | 第23页 |
2.3.1.3 平均木调查 | 第23页 |
2.3.1.4 土壤调查 | 第23-24页 |
2.3.1.5 碳储量及碳密度计算 | 第24-25页 |
2.3.2 疏林地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2.3.3 经济林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6页 |
2.3.4 灌木林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6页 |
2.3.5 苗圃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2.3.6 未成林造林地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7页 |
2.3.7 村镇树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3.1 泗水县各植被类型小班数量及面积 | 第28页 |
3.2 有林地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28-33页 |
3.2.1 乔木层基本特征 | 第28-29页 |
3.2.2 乔木层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29-30页 |
3.2.2.1 乔木层碳储量 | 第30页 |
3.2.2.2 乔木层碳密度 | 第30页 |
3.2.3 土壤层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0-31页 |
3.2.3.1 土壤层碳储量 | 第31页 |
3.2.3.2 土壤层碳密度 | 第31页 |
3.2.4 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1-33页 |
3.3 疏林地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3-34页 |
3.3.1 疏林地乔木层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4页 |
3.3.2 疏林地土壤层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4页 |
3.3.3 泗水县疏林地碳储量及碳密度综述 | 第34页 |
3.4 经济林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4-35页 |
3.5 灌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5页 |
3.6 苗圃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5页 |
3.7 未成林造林地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5-36页 |
3.8 村镇树碳储量和碳密度 | 第36-37页 |
3.9 泗水县总碳储量及碳密度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5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