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页
    1.2 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2页
2 友善与大学生友善观第12-22页
    2.1 友善及友善观内涵第12-15页
        2.1.1 友善的词源考察第12-13页
        2.1.2 友善观的内涵第13页
        2.1.3 友善观的理论渊源第13-14页
        2.1.4 友善观与其他相关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第14-15页
    2.2 大学生友善观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第15-19页
        2.2.1 大学生友善观的特点第15-16页
        2.2.2 大学生友善观的主要内容第16-19页
    2.3 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重要性第19-22页
        2.3.1 有利于协调大学生人际关系第19-20页
        2.3.2 有利于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工程第20页
        2.3.3 有利于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第20-21页
        2.3.4 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友善美德第21-22页
3 当代大学生友善观缺失的表现及原因透视第22-32页
    3.1 当代大学生友善观缺失的表现第22-26页
        3.1.1 同情心、宽容心有所缺失第22-23页
        3.1.2 感恩父母、尊敬师长意识淡薄第23-25页
        3.1.3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意识弱化第25页
        3.1.4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不强第25-26页
    3.2 大学生友善观缺失的主客观原因透视第26-32页
        3.2.1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第26-27页
        3.2.2 家风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第27-28页
        3.2.3 高校友善观培育实效性较差第28-30页
        3.2.4 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第30-32页
4 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途径探析第32-42页
    4.1 深化大学生对友善观的自我认知,提高友善观践行力第32-33页
        4.1.1 加强自我教育第32-33页
        4.1.2 强化知行统一第33页
    4.2 营造充满友善气息的家庭氛围,加强家庭教育的正面引导第33-36页
        4.2.1 发扬优良家风第34页
        4.2.2 注重言传身教第34-35页
        4.2.3 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第35-36页
    4.3 强化学校的友善观教育与监督机制,提升培育实效性第36-39页
        4.3.1 重视友善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第36-37页
        4.3.2 加大友善观渗透力度第37页
        4.3.3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第37-38页
        4.3.4 完善友善观教育评价体系第38-39页
    4.4 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增强对友善的社会认同感第39-42页
        4.4.1 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第39-40页
        4.4.2 丰富友善观传播渠道第40页
        4.4.3 建立健全道德奖惩机制第40-42页
结语第42-44页
致谢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壳聚糖双氢青蒿素对感染耐药结核杆菌巨噬细胞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影响
下一篇:中老年舞台舞蹈创作与实践(选材)--以作品《舞郦呀塑》、《心中祝福》创作过程与舞台呈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