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组合养护对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常温性能及高温爆裂行为的影响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3-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7页
        1.1.1 UHPC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1.2 UHPC的优点及在工程中的应用第14-16页
        1.1.3 UHPC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2 UHPC的高温爆裂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高温性能退化第17-18页
        1.2.2 高温下微观性能和结构的变化第18-19页
        1.2.3 爆裂及其机理第19-21页
        1.2.4 改善爆裂的方法第21-23页
    1.3 热养护对UHPC性能的影响第23-27页
        1.3.1 热养护对UHPC微观性能的影响第24-25页
        1.3.2 热养护对UHPC宏观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第25-27页
    1.4 当前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第27-28页
    1.5 本课题研究方案第28-31页
2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第31-43页
    2.1 原材料与配合比第31-33页
        2.1.1 原材料第31-33页
        2.1.2 配合比第33页
    2.2 试件制备工艺第33-35页
        2.2.1 试件制作第33-34页
        2.2.2 试件养护第34-35页
        2.2.3 试件尺寸第35页
    2.3 试验方法第35-41页
        2.3.1 力学试验方法第35-38页
        2.3.2 耐久性试验方法第38-39页
        2.3.3 爆裂试验方法第39-41页
    2.4 本研究中所用主要试验设备第41-43页
3 组合养护对UHPC强度及高温爆裂的影响:探索研究第43-55页
    3.1 引言第43-44页
    3.2 强度第44-49页
        3.2.1 预养护方式对强度的影响第44-46页
        3.2.2 干热养护时长对强度的影响第46页
        3.2.3 干热养护后不同处理方式对强度的影响第46-47页
        3.2.4 组合养护对PF-UHPC强度的影响第47-49页
    3.3 高温爆裂第49-51页
        3.3.1 预养护方式对UHPC爆裂的影响第50-51页
        3.3.2 干热养护温度对PF-UHPC爆裂的影响第51页
    3.4 机理分析第51-53页
        3.4.1 组合养护影响UHPC强度的作用机理第51-52页
        3.4.2 干热养护温度影响PF-UHPC爆裂的作用机理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4 干热养护温度对UHPC力学性能及高温爆裂的影响:扩展研究第55-81页
    4.1 引言第55-58页
    4.2 强度第58-61页
        4.2.1 抗压强度第58-60页
        4.2.2 劈裂抗拉强度第60-61页
    4.3 断裂能及弯曲加载曲线第61-71页
        4.3.1 初裂荷载和断裂能第61-65页
        4.3.2 三种弯曲断裂模式第65-67页
        4.3.3 弯曲硬化现象及分析第67-71页
    4.4 高温爆裂第71-77页
        4.4.1 素UHPC第71-73页
        4.4.2 S-UHPC和PS-UHPC第73-77页
    4.5 机理分析第77-79页
        4.5.1 干热养护温度影响UHPC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第77-78页
        4.5.2 干热养护温度影响UHPC爆裂的作用机理第78-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5 组合养护对UHPC细观特征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第81-95页
    5.1 细观特征第81-89页
        5.1.1 劈裂和折损断口形貌第81-83页
        5.1.2 爆裂试验前后UHPC表面裂纹变化第83-87页
        5.1.3 爆裂试件的断面特征第87-89页
    5.2 耐久性第89-92页
        5.2.1 相对动弹性模量第90-91页
        5.2.2 质量损失率第91-92页
        5.2.3 冻融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92页
    5.3 本章小结第92-9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5-99页
    6.1 本课题主要研究结论第95-96页
    6.2 今后工作展望第96-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作者简历第103-10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职务犯罪信息化初查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作为媒介的卖场及其空间文本解读--以宜家(南京)商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