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绪论 | 第14-2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9页 |
1. 县域 | 第15-16页 |
2. 发达县域 | 第16-18页 |
3. 治理 | 第18-19页 |
(三) 国内既有研究成果评析 | 第19-20页 |
(四)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五)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一、服务型治理:县域治理的基本逻辑 | 第22-30页 |
(一) 发展演变的结果 | 第22-24页 |
1. 农业社会德治面具下的权治 | 第22页 |
2. 工业社会权治依附下的法治 | 第22-23页 |
3. 后工业社会德法统一的德治 | 第23-24页 |
(二) 优良的治理方式 | 第24-26页 |
1. 符合优良治理判断标准 | 第24-25页 |
2. 治理主体秉持公正人道 | 第25-26页 |
3. 精细分工促进多元协调 | 第26页 |
(三) 发达县域治理转型 | 第26-30页 |
1. 发达县域经济社会转型 | 第26-27页 |
2. 发达县域治理内在需求 | 第27-28页 |
3. 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 第28-30页 |
二、我国县域治理的历史沿革 | 第30-50页 |
(一) 悠远漫长的集权传统,专制笼罩下的县域统治 | 第30-33页 |
1.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县域统治 | 第30-31页 |
2. 中华民国统治下的县域治理 | 第31-32页 |
3. 共和国改革开放前的县域治理 | 第32-33页 |
(二) 逐步成型的分权体系,法治氛围下的县域管理 | 第33-34页 |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素优配阶段 | 第33页 |
2.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阶段 | 第33-34页 |
(三) 刚刚起步的公共管理,德治包裹下的发达县域治理 | 第34-50页 |
1. 发达县域发展现状 | 第34-39页 |
2. 服务型政府机构设置 | 第39-43页 |
(1) 直辖市县域情况 | 第39-40页 |
(2) 长三角县域情况 | 第40-41页 |
(3) 珠三角县域情况 | 第41-42页 |
(4) 其他县域情况 | 第42-43页 |
3. 集中式的行政服务 | 第43-44页 |
(1) 推行行政审批改革 | 第43-44页 |
(2) 分权式的延伸服务 | 第44页 |
4. 公共安全服务 | 第44-45页 |
5. 社会管理服务 | 第45-46页 |
6. 招商引资服务 | 第46-47页 |
7. 县域统筹服务 | 第47页 |
8. 新市民服务 | 第47-50页 |
(1) 采取积分制 | 第48页 |
(2) 实行居住证制度 | 第48-50页 |
三、转型期我国发达县域治理的困境 | 第50-57页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3页 |
1. 发展粗放不可持续 | 第50-52页 |
2. 改革共识难以达成 | 第52页 |
3. 改革方向及目标不明确 | 第52-53页 |
4. 创新经验难以制度化 | 第53页 |
(二) 表面原因 | 第53-54页 |
1. 顶层设计不够重视 | 第53-54页 |
2. 县域内生动力不足 | 第54页 |
(三) 深层原因 | 第54-57页 |
1. 权治弊端重重,统治型治理痼疾难除 | 第54-55页 |
2. 法治周延缺陷,管理型治理方兴未艾 | 第55-56页 |
3. 德治实践时短,服务型治理跚跚起步 | 第56-57页 |
四、服务型治理:完善我国发达县域的现实路径 | 第57-64页 |
(一) 唤醒国民总体道德 | 第57-59页 |
1. 培养公民品德道德 | 第57页 |
2. 强化公民道德教育 | 第57-58页 |
3. 加强公民道德修养 | 第58-59页 |
(二) 完善发达县域治理制度设计 | 第59-60页 |
1. 强化服务核心观念塑造 | 第59页 |
2. 坚持发达县域的自主性 | 第59-60页 |
3. 树立以人为本治理理念 | 第60页 |
(三) 全面深化发达县域治理改革 | 第60-64页 |
1. 厘清三种力量的边界 | 第60-61页 |
2. 明确改革的基本取向 | 第61-62页 |
3. 推行优良的道德规范 | 第62-64页 |
五、发达县域治理转型建议 | 第64-71页 |
(一) 治理主动转型 | 第64-67页 |
1. 提升县域党委统筹协调能力 | 第64-65页 |
2. 做实县域人大重大决策和监督权 | 第65-66页 |
(1) 改进人大监督方式 | 第65页 |
(2) 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 第65-66页 |
(3) 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 | 第66页 |
3. 创新县域政府服务功能 | 第66-67页 |
(二) 鼓励治理转型 | 第67-71页 |
1. 培育壮大县域社会组织 | 第67-68页 |
2.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 | 第68-69页 |
3. 广推良德善法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