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低维纳米超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本文所用的名词简称表第8-9页
本文中所用的测试仪器的情况第9-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1章 前言第13-36页
   ·纳米材料简述第13-20页
     ·纳米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第13页
     ·纳米材料的性质第13-15页
     ·目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5-19页
       ·水热与溶剂热法第16-18页
       ·气相-固相生长法第18页
       ·溶液-液相-固相法第18-19页
     ·纳米材料的表征第19-20页
       ·纳米材料的结构分析第19页
       ·纳米材料的形貌分析第19-20页
       ·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分析第20页
   ·纳米超结构材料第20-22页
     ·纳米超结构材料概述第20-21页
     ·纳米超结构材料合成第21页
     ·纳米超结构材料生成机理第21-22页
       ·取向依附生长第21页
       ·柯肯达尔(Kirkendall)效应第21-22页
       ·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熟化第22页
     ·纳米超结构材料应用第22页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概述第22-24页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特点和应用第22-23页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第23-24页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材料的研究状况第24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Bs)概述第24-26页
     ·LIBs负极材料的分类和应用第24-25页
     ·LIBs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状况第25-26页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内容第26-28页
 参考文献第28-36页
第2章 溶液-液相-固相法合成蒲公英状镓掺杂的氧化锌/硬脂酸纳米复合物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第36-50页
   ·实验部分第36-37页
     ·试剂第36页
     ·制备方法第36页
     ·样品的表征和测试第36页
     ·光催化降解过程第36-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成分分析第37页
     ·形貌与结构表征第37-38页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38-39页
     ·能谱分析(EDX)第39-41页
     ·可能的生长机理第41-43页
     ·发光光谱(PL)分析第43-44页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第3章 新颖3-D超结构SnO_2@C核壳纳米链的可控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第50-71页
   ·引言第50-51页
   ·实验部分第51-52页
     ·试剂第51页
     ·制备方法第51-52页
       ·SnO_2@C核壳结构纳米链的制备(SCNCs)第51页
       ·锂离子电池活性极片的制备第51-52页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第52页
     ·样品的表征和测试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1页
     ·成分分析第52-54页
     ·形貌与结构表征第54-56页
     ·可能的生长机理第56-61页
   ·SnO_2@C 3-D超结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第4章 中孔多面体碳球的制备及其自发密堆积成块体材料的研究第71-86页
   ·引言第71-72页
   ·实验部分第72-74页
     ·试剂第72页
     ·制备方法第72-74页
       ·胶状碳微球(CCMs)的制备第72页
       ·中孔多面体密堆积碳材料的制备第72页
       ·中孔多面体密堆积碳的宏观块体材料的制备第72-74页
     ·样品的表征和测试第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81页
     ·物相分析第74-75页
     ·形貌和结构分析第75-78页
     ·可能的形成机理第78-81页
   ·结论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86-89页
   ·总结第86-87页
   ·展望第87-89页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罗坑鳄蜥性二型性及咬力研究
下一篇:韩琦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