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4-30页 |
1.1 底泥沉积物污染现状 | 第14页 |
1.2 污染沉积物治理新技术-原位炭质吸附剂治理技术 | 第14-17页 |
1.2.1 炭质吸附剂对有机物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14-15页 |
1.2.2 炭质吸附剂对有机物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15-17页 |
1.2.3 炭质吸附剂原位治理污染底泥沉积物技术 | 第17页 |
1.3 天然有机质(NOM)综述 | 第17-19页 |
1.4 多氯联苯(PCBs)综述 | 第19-26页 |
1.4.1 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现状 | 第19-23页 |
1.4.2 多氯联苯PCBs的定量分析技术 | 第23-26页 |
1.5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吸附机理 | 第26-28页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6.3 研究创新点 | 第29页 |
1.7 课题来源 | 第29-30页 |
2 炭质吸附剂理化性质的表征分析 | 第30-42页 |
2.1 炭质吸附剂理化性质的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1.1 扫描电镜的测定方法 | 第31页 |
2.1.2 激光粒度的测定方法 | 第31页 |
2.1.3 红外光谱的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2.1.4 比表面积、孔容与孔径的测定方法 | 第32页 |
2.2 炭质吸附剂理化性质的表征分析 | 第32-41页 |
2.2.1 扫描电镜的表征分析 | 第32-33页 |
2.2.2 激光粒度的表征分析 | 第33-34页 |
2.2.3 红外光谱的表征分析 | 第34-36页 |
2.2.4 比表面积、孔容与孔径的表征分析 | 第36-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炭质吸附剂对天然有机质的吸附特征研究 | 第42-52页 |
3.1 炭质吸附剂吸附天然有机质的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3.1.1 NOM标准曲线的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3.1.2 NOM排阻色谱的测定方法 | 第43页 |
3.1.3 炭质吸附剂吸附NOM的等温实验 | 第43-44页 |
3.1.4 炭质吸附剂吸附NOM的动力学实验 | 第44页 |
3.2 炭质吸附剂对天然有机质的吸附特征研究分析 | 第44-51页 |
3.2.1 排阻色谱结果的分析 | 第44-45页 |
3.2.2 吸附等温模型拟合与分析 | 第45-49页 |
3.2.3 吸附动力学结果的分析 | 第49-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52-72页 |
4.1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吸附等温实验方法 | 第52-57页 |
4.1.1 PCBs标准曲线的测定方法 | 第52-56页 |
4.1.2 LDPE膜被动采样膜-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4.1.3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吸附等温实验 | 第56-57页 |
4.2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57-69页 |
4.2.1 LDPE膜被动采样膜-水分配系数的研究 | 第57-59页 |
4.2.2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等温拟合结果 | 第59-63页 |
4.2.3 炭质吸附剂对吸附等温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63-65页 |
4.2.4 NOM对吸附等温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65-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5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72-90页 |
5.1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动力学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5.2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动力学研究 | 第73-86页 |
5.2.1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动力学拟合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5.2.2 PCBs平衡吸附量的特性研究 | 第76-79页 |
5.2.3 NOM对扩散速率的影响研究 | 第79-82页 |
5.2.4 NOM对吸附拐点的影响研究 | 第82-86页 |
5.3 炭质吸附剂吸附PCBs的吸附机理 | 第86-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90-94页 |
6.1 结论 | 第90-92页 |
6.2 建议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附录A | 第100-108页 |
附录B | 第108-12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