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沥青路面开裂扩展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沥青路面断裂疲劳寿命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沥青路面防裂措施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9-32页 |
2.1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2.1.1 裂纹的分类 | 第19-20页 |
2.1.2 裂纹尖端应力位移场 | 第20-22页 |
2.1.3 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与裂尖奇异单元 | 第22-24页 |
2.2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表征——广义Maxwell模型 | 第24-27页 |
2.2.1 模型的本构特性 | 第24-25页 |
2.2.2 时温等效原理——-WLF方程 | 第25-26页 |
2.2.3 广义Prony级数 | 第26-27页 |
2.3 传热学基本理论 | 第27-29页 |
2.3.1 太阳辐射 | 第27-28页 |
2.3.2 气温与对流热交换 | 第28-29页 |
2.3.3 路面有效辐射 | 第29页 |
2.4 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2.4.1 ABAQUS软件介绍 | 第29-30页 |
2.4.2 阻尼条件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温度与轮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表面裂纹扩展特性 | 第32-49页 |
3.1 计算模型概述 | 第32-36页 |
3.1.1 模型外部气象参数 | 第34-35页 |
3.1.2 沥青路面材料热物性参数 | 第35页 |
3.1.3 沥青路面材料力学参数 | 第35-36页 |
3.2 沥青路面温度场及其对表面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36-43页 |
3.2.1 沥青路面温度场计算 | 第36-40页 |
3.2.2 表面裂纹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开裂扩展特性 | 第40-43页 |
3.3 典型温度场下移动荷载作用对表面裂纹开裂扩展的影响 | 第43-46页 |
3.4 基于抗裂性能的大温差地区沥青路面表层材料比选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移动荷载下双Top-Down表面裂纹沥青路面开裂扩展特性 | 第49-64页 |
4.1 计算模型概况 | 第49-52页 |
4.2 裂纹间距D对表面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52-56页 |
4.2.1 裂纹间距D对居中裂纹的影响 | 第52-55页 |
4.2.2 裂纹间距D对侧边裂纹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不同结构沥青路面抗表面开裂性能比较 | 第56-58页 |
4.4 不同层间接触状况对表面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58-61页 |
4.5 行驶车速对表面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半刚性沥青路面面层Top-Down裂纹与基层反射裂纹复合开裂特性 | 第64-82页 |
5.1 计算模型概况 | 第65-67页 |
5.2 计算截面选取 | 第67-69页 |
5.3 不同裂纹间距条件下Top-Down裂纹与反射裂纹扩展特性 | 第69-73页 |
5.3.1 面层Top-Down裂纹扩展特性 | 第69-71页 |
5.3.2 基层反射裂纹扩展特性 | 第71-73页 |
5.4 不同反射裂纹深度条件下Top-Down裂纹与反射裂纹扩展特性 | 第73-75页 |
5.4.1 面层Top-Down裂纹扩展特性 | 第73-74页 |
5.4.2 基层反射裂纹扩展特性 | 第74-75页 |
5.5 面层Top-Down裂纹断裂疲劳寿命预测 | 第75-78页 |
5.5.1 计算方法——Paris公式 | 第75-76页 |
5.5.2 计算参数 | 第76-77页 |
5.5.3 计算结果 | 第77-78页 |
5.6 应力吸收夹层结构防反射裂纹扩展分析 | 第78-80页 |
5.6.1 防裂措施及机理概述 | 第78-79页 |
5.6.2 应力吸收层模量对抗裂效果的影响 | 第79-8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