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7页 |
1.1 锂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第9-10页 |
1.2 世界锂资源的分布及供需状况 | 第10-11页 |
1.2.1 世界锂资源的分布 | 第10页 |
1.2.2 锂资源的供需情况 | 第10-11页 |
1.3 锂的提取技术 | 第11-15页 |
1.3.1 矿石提锂技术 | 第11页 |
1.3.2 盐湖卤水提锂技术 | 第11-12页 |
1.3.3 吸附提锂技术 | 第12-15页 |
1.4 锂离子筛 | 第15-21页 |
1.4.1 锑酸盐系锂离子筛 | 第15页 |
1.4.2 钛酸盐系锂离子筛 | 第15-16页 |
1.4.3 锰氧化物系锂离子筛 | 第16-18页 |
1.4.4 锂铌氧化物 | 第18-21页 |
1.5 离子筛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1-24页 |
1.5.1 高温固相法 | 第21页 |
1.5.2 微波烧结法 | 第21-22页 |
1.5.3 熔盐熔化法 | 第22页 |
1.5.4 氧化还原沉淀法 | 第22页 |
1.5.5 溶胶-胶凝法 | 第22-23页 |
1.5.6 水热法 | 第23页 |
1.5.7 水热软化学法 | 第23-24页 |
1.6 LN锂离子筛材料 | 第24-26页 |
1.6.1 LiNbO_3 | 第24-25页 |
1.6.2 LiNb_(1-x)M_xO_3 (M=Mn, Ti) | 第25-26页 |
1.7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1.7.1 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3 前驱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1 不同锂铌摩尔比的前驱体制备 | 第28-29页 |
2.3.2 不同煅烧温度下的前驱体制备 | 第29页 |
2.3.3 LN掺杂的前驱体制备 | 第29页 |
2.4 锂离子筛的制备 | 第29-30页 |
2.5 物性分析 | 第30页 |
2.6 饱和吸附量的测定 | 第30页 |
2.7 pH与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9页 |
3.1 LN及其对应的离子筛 | 第31-42页 |
3.1.1 LN及其对应离子筛的表征 | 第31-34页 |
3.1.2 HNbO_3的吸附性能 | 第34-37页 |
3.1.3 制备条件对酸处理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3.1.4 锂离子筛H-720-8的等温吸附模型 | 第41-42页 |
3.2 LiNb_(1-x)M_xO_3 (M=Mn、Ti)及对应的离子筛 | 第42-49页 |
3.2.1 单元素锰掺杂-LiNb_(1-x)Mn_xO_3及其对应离子筛 | 第43-45页 |
3.2.2 单元素钛掺杂-LiNb_(1-x)Ti_xO_3及其对应离子筛HNb_(1-x)Ti_xO_3 | 第45-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5 展望 | 第50-5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58-59页 |
8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