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2.1 网络外部性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价值共创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3 价值分配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4 结论 | 第21-22页 |
1.3 本文相关名词界定 | 第22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2-24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40页 |
2.1 网络外部性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1.1 网络外部性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2.1.2 网络外部性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2 价值共创及分配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2.2.1 价值共创的主导逻辑及其共创过程 | 第26-28页 |
2.2.2 价值分配方式 | 第28-29页 |
2.3 服务质量测量方法 | 第29-31页 |
2.3.1 传统服务质量 | 第29-30页 |
2.3.2 电子服务质量 | 第30-31页 |
2.4 系统动力学 | 第31-36页 |
2.4.1 系统动力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及适用性分析 | 第32-33页 |
2.4.2 系统动力学建模和仿真过程 | 第33-35页 |
2.4.3 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简介 | 第35-36页 |
2.5 问卷调查 | 第36-40页 |
2.5.1 如何设计问卷 | 第36-38页 |
2.5.2 问卷设计的步骤 | 第38-40页 |
3 IT服务平台价值创造模型——以家政O2O为例 | 第40-64页 |
3.1 家政O2O的出现及发展现状分析 | 第40-41页 |
3.1.1 家政O2O的界定 | 第40页 |
3.1.2 家政O2O出现的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3.1.3 家政O2O的发展现状 | 第41页 |
3.2 家政服务平台的网络外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3.2.1 家政服务平台的网络外部性分析 | 第41-43页 |
3.2.2 影响家政服务平台网络外部性的因素 | 第43-44页 |
3.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家政O2O价值创造模型 | 第44-63页 |
3.3.1 系统边界的界定 | 第44-45页 |
3.3.2 家政O2O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确定 | 第45-49页 |
3.3.3 家政O2O价值创造系统要素及因果关系分析 | 第49-50页 |
3.3.4 家政O2O价值创造的系统模型构建 | 第50-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IT服务平台价值共创及分配模型——以家政O2O为例 | 第64-74页 |
4.1 家政O2O的价值共创过程 | 第64-66页 |
4.1.1 价值发现阶段 | 第64页 |
4.1.2 价值共创阶段 | 第64-66页 |
4.1.3 价值分配阶段 | 第66页 |
4.2 家政O2O的价值分配方式设计 | 第66-69页 |
4.2.1 典型家政O2O平台的盈利模式分析 | 第66-67页 |
4.2.2 家政O2O的价值分配方式设计 | 第67-69页 |
4.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家政O2O价值共创及分配模型 | 第69-73页 |
4.3.1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方程 | 第69-72页 |
4.3.2 家政O2O价值共创及分配模型构建 | 第7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仿真及分析 | 第74-91页 |
5.1 参数设定 | 第74-80页 |
5.1.1 服务质量相关参数 | 第74-77页 |
5.1.2 成本相关参数 | 第77-79页 |
5.1.3 [0-1]参数 | 第79-80页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5.3 敏感性分析 | 第82-90页 |
5.3.1 用户支付费用变动 | 第82-84页 |
5.3.2 网络规模变动 | 第84-85页 |
5.3.3 市场竞争状况变动 | 第85-87页 |
5.3.4 经济条件变动 | 第87-88页 |
5.3.5 国家政策变动 | 第88-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9-100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