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54页 |
第一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进展 | 第14-28页 |
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 angiotensin system,RAS)概述 | 第14页 |
2 RAS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 第14-20页 |
2.1 血管紧张素原 | 第14-15页 |
2.2 肾素 | 第15页 |
2.3 血管紧张素Ⅰ | 第15-16页 |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第16页 |
2.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 第16-17页 |
2.6 血管紧张素Ⅱ | 第17页 |
2.7 血管紧张素受体 | 第17-19页 |
2.8 血管紧张素(1-7) | 第19页 |
2.9 Mas受体 | 第19-20页 |
3 RAS两条通路 | 第20-22页 |
3.1 经典的ACE-AngⅡ -AT1/AT2R通路 | 第20-21页 |
3.2 ACE2-Ang (1-7) -Mas通路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二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的研究及其进展 | 第28-42页 |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及其生物学特性 | 第28-30页 |
1.1 ACE2的发现及分布定位 | 第28-29页 |
1.2 ACE2的结构与特性 | 第29-30页 |
2 ACE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 第30-36页 |
2.1 ACE2的负调控功能 | 第30-32页 |
2.2 ACE2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第32-34页 |
2.3 ACE2与肠道氨基酸转运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第三章 ACE2在基因克隆表达上的研究进展 | 第42-54页 |
1 克隆表达技术简介 | 第42-45页 |
1.1 定义 | 第42页 |
1.2 原核表达简介 | 第42-43页 |
1.3 真核表达简介 | 第43-45页 |
2 ACE2的基因克隆 | 第45-46页 |
3 ACE2的蛋白表达 | 第46页 |
4 克隆表达技术在ACE2研究中的作用 | 第46-50页 |
4.1 克隆表达技术在ACE2与SARS研究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4.2 克隆表达技术在ACE2与高血压上的应用 | 第47-48页 |
4.3 克隆表达技术在ACE2与心脏研究中的应用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54-106页 |
第四章 山羊ACE2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4-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55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5页 |
1.3 山羊ACE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5-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8页 |
2.1 山羊ACE2基因cDNA的扩增与克隆 | 第59-60页 |
2.2 山羊ACE2基因的核酸测序结果 | 第60-61页 |
2.3 山羊ACE2基因核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61-62页 |
2.4 山羊ACE2基因的物种进化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62-65页 |
2.5 山羊ACE2蛋白的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5-68页 |
3 讨论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第五章 山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74-9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81页 |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75页 |
1.2 质粒和菌 | 第75-76页 |
1.3 主要溶液配制 | 第76-77页 |
1.4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77-81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1-89页 |
2.1 ACE2基因扩增结果 | 第81-82页 |
2.2 pET28a质粒酶切结果 | 第82-83页 |
2.3 pET32a质粒酶切结果 | 第83页 |
2.4 ACE2阳性克隆及验证 | 第83-86页 |
2.5 原核表达ACE2蛋白验证结果 | 第86-88页 |
2.6 ACE2蛋白的纯化 | 第88-89页 |
3 讨论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第六章 山羊ACE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鉴定 | 第94-10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5-98页 |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95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95-96页 |
1.3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96-98页 |
2 结果 | 第98-101页 |
2.1 最佳包被浓度和抗体最佳稀释度 | 第98-99页 |
2.2 鼠抗ACE2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 第99页 |
2.3 免疫组化验证结果 | 第99-101页 |
3 讨论 | 第101-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6页 |
全文结论 | 第106-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学术交流情况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附录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