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湖库水资源保护的意义 | 第13-14页 |
1.1.2 氮在湖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 第14页 |
1.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5-19页 |
1.2.1 水体氮污染来源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2 水体氮营养与浮游植物关系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3 水体尿素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2.2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22-24页 |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第22页 |
2.2.2 水样的采集与测定 | 第22-23页 |
2.2.3 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与鉴定 | 第23-24页 |
2.3 数据资料收集 | 第24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中田河沿岸土壤氮素分布特征分析 | 第25-31页 |
3.1 采样点布设及划分 | 第25-27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3.2.1 中田河沿岸土壤氮素含量及组成情况 | 第27页 |
3.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素含量的比较 | 第27-29页 |
3.2.3 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沿岸土壤氮素含量比较 | 第29页 |
3.3 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中田河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31-37页 |
4.1 采样点布设 | 第31-32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4.2.1 中田河水质总体概况和氮素组成 | 第32-33页 |
4.2.2 中田河不同形态氮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33-34页 |
4.2.3 中田河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34-36页 |
4.2.4 中田河氮素来源分析 | 第36页 |
4.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沙河水库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37-47页 |
5.1 采样点分布 | 第37-38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5.2.1 沙河水库水质污染现状 | 第38-39页 |
5.2.2 沙河水库氮素组成 | 第39-40页 |
5.2.3 不同形态氮的时间变化 | 第40-42页 |
5.2.4 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变化 | 第42-44页 |
5.2.5 沙河水库氮素来源分析 | 第44-45页 |
5.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六章 沙河水库尿素含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47-57页 |
6.1 采样点布设 | 第47-48页 |
6.2 结果分析 | 第48-55页 |
6.2.1 沙河水库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48-51页 |
6.2.2 沙河水库尿素氮在氮营养盐中的贡献 | 第51-53页 |
6.2.3 沙河水库尿素与其他水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6.3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七章 氮营养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研究 | 第57-67页 |
7.1 结果分析 | 第57-65页 |
7.1.1 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结构 | 第57-59页 |
7.1.2 沙河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时空变化 | 第59-63页 |
7.1.3 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63-65页 |
7.2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8.1 结论 | 第67-68页 |
8.2 创新点 | 第68页 |
8.3 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发表文章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