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基于3S技术的湖南省平江县景观格局分析及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第10-18页
        1.2.1 景观生态学及景观格局第10-12页
        1.2.2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上的研究动态第12-18页
    1.3 研究理论第18页
    1.4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20-2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0-21页
        2.1.1 地理位置第20页
        2.1.2 人口第20页
        2.1.3 地形、地貌第20页
        2.1.4 气候、水文第20-21页
        2.1.5 动、植物资源第21页
    2.2 研究方法第21-29页
        2.2.1 影像预处理第21-23页
        2.2.2 图像增强第23-24页
        2.2.3 彩色图像合成第24-25页
        2.2.4 遥感影像分类及信息提取第25-27页
        2.2.5 景观指数选取与计算第27-29页
第三章 平江县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第29-40页
    3.1 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第29-39页
        3.1.1 类型斑块总面积的分析第30-33页
        3.1.2 类型斑块数的分析第33-34页
        3.1.3 形状指数的分析第34-36页
        3.1.4 最大斑块指数的分析第36-37页
        3.1.5 周长——面积分维数的分析第37-38页
        3.1.6 斑块聚合度的分析第38-39页
    3.2 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第39-40页
第四章 平江县景观格局驱动力分析第40-49页
    4.1 社会驱动力分析第40-46页
        4.1.1 人口增长第40-42页
        4.1.2 农业生产的影响第42-43页
        4.1.3 典型人为扰动的影响第43-45页
        4.1.4 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影响第45-46页
    4.2 自然驱动力分析第46-49页
        4.2.1 地形地貌的影响第46-47页
        4.2.2 气候与降水的影响第47-49页
第五章 平江县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第49-58页
    5.1 景观规划的原则第49-50页
    5.2 平江县县域景观空间布局第50页
    5.3 平江县区域景观生态格局框架第50-58页
        5.3.1 生态廊道的建设第51-54页
        5.3.2 生态基质的建设第54-55页
        5.3.3 建成区的生态建设第55-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1页
    6.1 结论第58-59页
    6.2 创新点第59页
    6.3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烟草品种的耐镉性差异及其耐性机理研究
下一篇:蚯蚓对垄作土壤及水稻镉运转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