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关于寻租的研究 | 第14-16页 |
二、关于治庸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三、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寻租空间挤压下的庸政问题界定及现状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庸政的内涵 | 第21-22页 |
一、庸政的概念 | 第21页 |
二、庸政的界定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庸政的类型及其特征 | 第22-27页 |
一、庸政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23-25页 |
二、不同年龄与权力层次下的庸政“众生相”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寻租空间挤压下我国庸政现象增多的趋势 | 第27-31页 |
一、挤压寻租空间的举措 | 第27-28页 |
二、寻租空间挤压强化后庸政现象的滋长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寻租空间挤压下庸政现象滋长的理论分析 | 第31-45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31-32页 |
二、计划行为理论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庸政现象滋长:寻租空间挤压的附产品 | 第35-45页 |
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庸政者与治庸者的博弈分析 | 第35-38页 |
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庸政现象滋长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三、导致庸政现象滋长的制度缺陷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我国现有典型治庸行动的成效和局限 | 第45-58页 |
第一节 杭州市“效能亮剑”专项治庸行动 | 第45-51页 |
一、“效能亮剑”治庸行动的背景 | 第45-46页 |
二、“效能亮剑”治庸行动的主要进程 | 第46-47页 |
三、“效能亮剑”治庸行动的突出特点 | 第47-48页 |
四、“效能亮剑”治庸行动的成效与局限 | 第48-51页 |
第二节 武汉市“责任风暴”治庸计划 | 第51-53页 |
一、“责任风暴”治庸计划实施过程及整治重点 | 第51-52页 |
二、“责任风暴”治庸计划的长效机制建设 | 第52-53页 |
三、“责任风暴”之弊:治庸压力难以内化为勤政动力 | 第53页 |
第三节 贵州省黔西南州“干部召回制度” | 第53-58页 |
一、“干部召回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54-55页 |
二、“干部召回制度”的意义 | 第55-56页 |
三、“干部召回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治理庸政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58-65页 |
第一节 完善反腐工作的配套和补偿措施 | 第58-60页 |
一、实行清单管理,匹配官员权责 | 第58-59页 |
二、创新公务员管理方式,完善多元参与的考评机制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平衡利益,让公职人员对收入抱有合理的预期 | 第60-62页 |
一、调整公务员工资结构,革新公务员薪酬制度 | 第60-61页 |
二、塑造多元的激励机制,使不同年龄层次的公务员各取所需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创新治庸机制,监控治庸盲区 | 第62-64页 |
一、开辟“免责领域”,建立容错机制 | 第62-63页 |
二、改变“只上不下”局面,优化和普及干部召回制度 | 第63-64页 |
第四节 强化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重视人文关怀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