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4页 |
1.2.1 尺度问题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1.2.2 耕地评价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3 定量施肥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4 施肥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1 多尺度耕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4页 |
1.3.2 基于多尺度理论的区域化耕地施肥应用 | 第14页 |
1.3.3 基于多尺度理论的配方施肥触摸屏统一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 空间模型尺度理论 | 第16-17页 |
2.2 耕地生产力水平与产量理论 | 第17页 |
2.3 区域化施肥方法 | 第17-18页 |
2.4 区域优化施肥方法及平台集成技术 | 第18-21页 |
2.4.1 传统区域施肥所面临的问题 | 第18-19页 |
2.4.2 触摸屏环境区域化施肥平台优势 | 第19-20页 |
2.4.3 组件化触摸屏环境区域化施肥平台开发技术 | 第20-21页 |
3 多尺度耕地生产力评价模型-EGLSN的建立 | 第21-35页 |
3.1 基本原理 | 第21-25页 |
3.1.1 生态气候宏观控制 | 第22-24页 |
3.1.2 地貌景观修正 | 第24页 |
3.1.3 利用措施修正 | 第24页 |
3.1.4 土壤条件修正 | 第24-25页 |
3.1.5 养分管理修正 | 第25页 |
3.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 | 第25-26页 |
3.3 多尺度EGLSN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3.4 参数确定 | 第28-30页 |
3.5 评价结果验证 | 第30-31页 |
3.6 评价方法应用-以山西省忻府区、榆次区、襄汾县为例 | 第31-35页 |
4 基于多尺度EGLSN模型的区域施肥 | 第35-45页 |
4.1 区域化典型样区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4.2 施肥区间计算 | 第36-37页 |
4.3 典型区域施肥结果 | 第37-39页 |
4.3.1 样区统计结果 | 第37-38页 |
4.3.2 样区施肥区间计算结果 | 第38-39页 |
4.4 多尺度优化配方施肥触摸屏平台集成 | 第39-45页 |
4.4.1 界面设计 | 第40-41页 |
4.4.2 功能设计 | 第41-4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5.1 结论 | 第45-46页 |
5.2 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Abstract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