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光电稳定平台现状 | 第13-17页 |
1.2.2 平台控制策略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2.3 主要差距 | 第18-19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航空光电平台的结构与原理 | 第22-34页 |
2.1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系统组成、结构形式 | 第22-25页 |
2.1.1 两轴两框架航空光电稳定平台 | 第22-23页 |
2.1.2 两轴四框架航空光电稳定平台 | 第23页 |
2.1.3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结构设计原则 | 第23-25页 |
2.2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工作原理 | 第25-30页 |
2.2.1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框架耦合关系 | 第25-29页 |
2.2.2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系统伺服控制原理 | 第29-30页 |
2.3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工作环境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平台系统稳定性及抗扰性分析 | 第34-44页 |
3.1 环境对平台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3.2 平台本身限制其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 第35-41页 |
3.2.1 摩擦力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2 质量不平衡力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3.2.3 其它干扰力矩的影响分析 | 第41页 |
3.3 航空光电平台系统的扰动抑制分析 | 第41-43页 |
3.3.1 电流反馈环节的性能分析 | 第42页 |
3.3.2 平台系统的扰动抑制分析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加速度反馈环节的分析设计 | 第44-66页 |
4.1 加速度反馈的基本原理及优势 | 第44-47页 |
4.1.1 加速度反馈控制相对于传统控制模式的优势 | 第44-45页 |
4.1.2 加速度反馈的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4.1.3 加速度反馈对系统扰动抑制及稳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4.1.4 加速度反馈环节设计注意事项 | 第47页 |
4.2 角加速度信号的获取的几种方法比较 | 第47-54页 |
4.2.1 角加速度信号获取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4.2.2 利用跟踪微分器获取加角速度信号 | 第48-54页 |
4.3 伪微分控制器的分析及设计 | 第54-57页 |
4.4 加速度反馈与伪微分反馈控制 | 第57-59页 |
4.4.1 加速度反馈与伪微分反馈控制结合 | 第57页 |
4.4.2 对系统扰动抑制分析 | 第57-58页 |
4.4.3 对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58-59页 |
4.5 实验分析 | 第59-64页 |
4.5.1 新型加速度反馈系统与传统速度反馈系统 | 第59-61页 |
4.5.2 新型加速度反馈系统与基于差分的加速度反馈系统 | 第61-62页 |
4.5.3 新型加速度反馈系统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反馈系统 | 第62-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航空光电平台质量不平衡力矩前馈补偿 | 第66-80页 |
5.1 质量不平衡力矩的产生机理 | 第66-69页 |
5.1.1 质量不平衡力矩的机理分析 | 第66-67页 |
5.1.2 传统质量不平衡力矩的补偿方案 | 第67-69页 |
5.2 质量不平衡力矩的前馈补偿 | 第69-74页 |
5.2.1 质量偏心的测量 | 第69-71页 |
5.2.2 质量不平衡力矩的补偿方案 | 第71-74页 |
5.3 实验分析 | 第74-79页 |
5.3.1 DOB补偿速度稳定实验 | 第75-76页 |
5.3.2 质量不平衡力矩前馈补偿速度稳定实验 | 第76-77页 |
5.3.3 质量不平衡力矩前馈补偿速度稳定高低温实验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4页 |
6.1 总结 | 第80-81页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81页 |
6.3 问题与展望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88-90页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