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合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前言 | 第7-11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现状及系统现状 | 第7-8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8-10页 |
1.3.1 课题研究目标 | 第8-9页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0-11页 |
2 煤矿综合监控平台的总体设计 | 第11-16页 |
2.1 煤矿综合监控平台的设计建设原则 | 第11页 |
2.2 综合监控平台的设计依据 | 第11-12页 |
2.3 井下监控系统的设计范围 | 第12页 |
2.4 综合监控平台的组成及架构 | 第12-1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3 综合监控平台子系统详细设计 | 第16-48页 |
3.1 主系统与子系统的接口 | 第16-21页 |
3.1.1 概述 | 第16页 |
3.1.2 数据采集接口 | 第16-17页 |
3.1.3 子系统接入要求 | 第17页 |
3.1.4 子系统的接入 | 第17-21页 |
3.1.5 子系统接入特点要求 | 第21页 |
3.1.6 接入的子系统 | 第21页 |
3.2 井下供电监控系统 | 第21-27页 |
3.2.1 功能及现状 | 第21-23页 |
3.2.2 井下供电子监控系统中各设备的接入 | 第23-27页 |
3.3 风机在线监控系统 | 第27-33页 |
3.3.1 概念和现状 | 第27-30页 |
3.3.2 系统结构及网络接入 | 第30-32页 |
3.3.3 系统功能与特点 | 第32-33页 |
3.4 瓦斯抽放监控系统 | 第33-38页 |
3.4.1 系统介绍 | 第33-34页 |
3.4.2 主要设备介绍 | 第34-37页 |
3.4.3 瓦斯抽放系统的接入方式 | 第37-38页 |
3.5 人员定位系统 | 第38-42页 |
3.5.1 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 第38-40页 |
3.5.2 主要设备介绍: | 第40-41页 |
3.5.3 人员定位系统的功能介绍 | 第41-42页 |
3.5.4 人员定位系统的接入 | 第42页 |
3.6 调度监控中心的设计 | 第42-44页 |
3.6.1 概况 | 第42-43页 |
3.6.2 调度中心的职能设置 | 第43页 |
3.6.3 环境设计 | 第43-44页 |
3.7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 | 第44-47页 |
3.7.1 概述 | 第44-45页 |
3.7.2 系统组成 | 第45页 |
3.7.3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 第45-4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煤矿综合监控平台的网络结构 | 第48-57页 |
4.1 网络结构 | 第48-53页 |
4.2 硬件平台 | 第53-55页 |
4.2.1 工业级交换机 | 第53-54页 |
4.2.2 服务器 | 第54页 |
4.2.3 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 | 第54页 |
4.2.4 防病毒软件 | 第54-55页 |
4.3 网络系统安全及管理 | 第55-56页 |
4.3.1 网络系统的安全 | 第55页 |
4.3.2 与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安全联网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集成监控平台 | 第57-68页 |
5.1 集成监控平台 | 第57-65页 |
5.1.1 系统简介 | 第57-58页 |
5.1.2 平台功能的实现 | 第58页 |
5.1.3 技术指标 | 第58页 |
5.1.4 功能与特点 | 第58-65页 |
5.2 组态软件 | 第65-67页 |
5.3 实时历史数据库 | 第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