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皮考克概念持有理论的形成 | 第13-18页 |
1.1 哲学史上关于概念的探讨 | 第13-14页 |
1.2 近现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概念论 | 第14-16页 |
1.2.1 弗雷格的概念论 | 第14页 |
1.2.2 维特根斯坦的概念论 | 第14-15页 |
1.2.3 戴维森的概念论 | 第15页 |
1.2.4 丘奇兰德的概念论 | 第15页 |
1.2.5 福多的概念论 | 第15-16页 |
1.3 皮考克对"概念持有"的认识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皮考克概念持有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8-30页 |
2.1 个体化概念 | 第18-24页 |
2.1.1 持有和个体化 | 第18-21页 |
2.1.2 概念和指称 | 第21-23页 |
2.1.3 持有条件和归属条件 | 第23-24页 |
2.2 知觉概念 | 第24-27页 |
2.2.1 知觉状态的内容 | 第24-26页 |
2.2.2 关于非概念内容的论证 | 第26-27页 |
2.3 信念概念 | 第27-30页 |
2.3.1 自我归属与他人归属 | 第27-28页 |
2.3.2 信念概念的持有条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皮考克概念持有理论的具体应用 | 第30-42页 |
3.1 解决概念本体论的合法性问题 | 第30-35页 |
3.1.1 赖特的解决方法 | 第31-32页 |
3.1.2 皮考克的解决方法 | 第32-33页 |
3.1.3 概念本体论的合法性及其作用 | 第33-35页 |
3.2 解决概念规范性的解释性问题 | 第35-42页 |
3.2.1 概念的规范性与自然主义 | 第35-36页 |
3.2.2 对"自然化的目的论"的反驳 | 第36-38页 |
3.2.3 概念理论的规范性使用 | 第38-42页 |
第四章 皮考克概念持有理论的哲学意义及其面临的困境 | 第42-47页 |
4.1 皮考克概念持有理论的哲学意义 | 第42-44页 |
4.1.1 皮考克概念持有理论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第42-43页 |
4.1.2 皮考克概念持有理论解决了许多哲学中的重要问题 | 第43-44页 |
4.2 皮考克概念持有理论面临的困境 | 第44-47页 |
4.2.1 概念的同一性问题 | 第44-45页 |
4.2.2 概念的个体化问题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