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心脏封堵器简介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完全不可降解封堵器 | 第13-18页 |
·Amplatzer封堵器 | 第13-14页 |
·Occlutech封堵器 | 第14页 |
·Helex封堵器 | 第14-15页 |
·CardioSEAL,CardioSEAL-STARFlex封堵器 | 第15-16页 |
·Premere封堵器 | 第16页 |
·Solysafe封堵器 | 第16-17页 |
·Intrasept封堵器 | 第17-18页 |
·SeptRx封堵器 | 第18页 |
·已市场化的部分可降解封堵器 | 第18-19页 |
·BioSTAR封堵器 | 第18-19页 |
·完全可降解封堵器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国外完全可降解封堵器 | 第19-20页 |
·国内完全可降解封堵器 | 第20-21页 |
·未来封堵器可降解化的展望 | 第21-22页 |
·能用于可降解封堵器的材料 | 第22-29页 |
·聚己内酯(PCL) | 第22-24页 |
·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 | 第24-25页 |
·聚乳酸(PLA) | 第25-27页 |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 | 第27-28页 |
·动物与人的毛发 | 第28-29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9-30页 |
第二章 PTLGA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工艺的初步研究 | 第30-41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5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30-31页 |
·仪器 | 第31页 |
·单体的合成 | 第31-34页 |
·左旋丙交酯(LLA)的合成 | 第31-32页 |
·三亚甲基碳酸酯(TMC)单体的制备 | 第32-33页 |
·乙交酯(GA)单体的制备 | 第33页 |
·三元共聚物聚合工艺研究 | 第33-34页 |
·材料的分析与表征 | 第34-35页 |
·核磁共振谱图(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 | 第34页 |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 第34页 |
·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 第34页 |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单体的表征 | 第35-37页 |
·聚合工艺的优化研究 | 第37-40页 |
·前期实验条件的探讨 | 第37-38页 |
·正交平行实验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共聚物PTLGA的性能表征 | 第41-54页 |
·引言 | 第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41-42页 |
·仪器 | 第42页 |
·共聚物PTLGA的合成 | 第42页 |
·共聚物PTLGA的表征 | 第42-43页 |
·核磁共振谱图(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 | 第42页 |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 第42页 |
·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 第42页 |
·广角X射线衍射(Wide Angle X-ray Diffraction,WAXD) | 第42页 |
·热失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 第42-43页 |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 第43页 |
·拉伸测试(Tensile Test)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合成配方设计 | 第43页 |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43-45页 |
·共聚物的热性能测试 | 第45-47页 |
·共聚物的热降解性能测试 | 第47-51页 |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共聚物的体外降解性能 | 第54-65页 |
·引言 | 第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54页 |
·共聚物的降解实验 | 第54-55页 |
·实验设备 | 第55页 |
·降解材料的表征 | 第55页 |
·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 第55页 |
·核磁共振谱图(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聚合物体外降解行为 | 第55-57页 |
·材料的热性能变化 | 第57-61页 |
·材料化学组成的变化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共聚物的血液相容性 | 第65-72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66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66页 |
·仪器 | 第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动态凝血时间 | 第66-67页 |
·凝血时间 | 第67页 |
·共聚物与鼠心肌细胞的体外相容性研究 | 第67-68页 |
·结果讨论 | 第68-71页 |
·动态凝血时间 | 第68-69页 |
·凝血时间 | 第69-70页 |
·共聚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可降解绒毛封堵器的加工成型与表征 | 第72-79页 |
·引言 | 第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实验材料 | 第72-73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73页 |
·分析仪器与方法 | 第73页 |
·拉伸测试(Tensile Test) | 第73页 |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 第73页 |
·三元共聚物原料的制备 | 第73页 |
·三元共聚物挤出成型 | 第73页 |
·绒毛封堵器卷绕成型 | 第73页 |
·绒毛封堵器的后处理 | 第73-74页 |
·绒毛封堵器的性能表征 | 第74页 |
·绒毛与支架附着力的测试 | 第74页 |
·压缩变形后弹性恢复能力的测试 | 第74页 |
·盘面支撑力检测 | 第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78页 |
·聚合物棒材的加工成型 | 第74-75页 |
·绒毛封堵器的卷绕成型 | 第75-76页 |
·聚合物棒材的卷绕成型 | 第75页 |
·绒毛支架的定型 | 第75页 |
·绒毛支架的粘附处理 | 第75-76页 |
·绒毛封堵器的二次定型和后处理 | 第76页 |
·绒毛封堵器的力学性能 | 第76-78页 |
·绒毛封堵器附着力 | 第76页 |
·绒毛封堵器的变形回复能力 | 第76-77页 |
·绒毛封堵器的伞盘支撑性能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