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引言 | 第13-27页 |
·细菌的分类 | 第13-16页 |
·革兰氏阳性菌 | 第13页 |
·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金黄色葡萄球菌 | 第13-14页 |
·革兰氏阴性菌 | 第14页 |
·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大肠杆菌 | 第14-16页 |
·现代杀菌技术 | 第16-19页 |
·化学杀菌法 | 第16页 |
·超高压杀菌 | 第16-17页 |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 | 第17页 |
·辐射杀菌 | 第17-18页 |
·光催化杀菌 | 第18页 |
·抗生素杀菌 | 第18-19页 |
·有机污染物及常用处理技术 | 第19-24页 |
·有机污染物现状及其危害 | 第19-20页 |
·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光催化技术 | 第21-24页 |
·类水滑石概述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试剂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5页 |
·Ag纳米颗粒和万古霉素分子修饰的类水滑石材料同时对细菌进行捕获和杀灭的研究 | 第28-30页 |
·对苯二甲酸钠和万古霉素修饰的铕掺杂类水滑石对细菌标记 | 第30-32页 |
·Fe_3O_4@LDHs@Ag/Ag_3PO_4磁性微球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32-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8页 |
·Ag纳米颗粒和万古霉素分子修饰的类水滑石材料同时对细菌进行捕获和杀灭的研究 | 第35-42页 |
·纳米Ag颗粒和万古霉素分子修饰LDHs的形貌表征 | 第35-36页 |
·Van,Ag/Zn-Al LDHs,Van-Ag/Zn-Al LDHs的红外图谱 | 第36页 |
·LDHs,Van-Ag-LDHs的X射线衍射图谱 | 第36-37页 |
·材料的杀菌实验 | 第37-38页 |
·探讨杀菌影响因素实验 | 第38-42页 |
·对苯二甲酸钠和万古霉素修饰的铕掺杂类水滑石对细菌标记 | 第42-47页 |
·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 | 第42-43页 |
·Van修饰的TA敏化的Eu-Zn-Al LDHs的形貌表征 | 第43-44页 |
·材料的荧光性能 | 第44-45页 |
·细菌的标记 | 第45-47页 |
·Fe_3O_4@LDHs@Ag/Ag_3PO_4磁性微球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47-58页 |
·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和EDS图谱 | 第47-48页 |
·材料的扫描电镜表征 | 第48-50页 |
·Fe_3O_4@LDH@Ag/Ag_3PO_4的透射电镜图 | 第50页 |
·Fe_3O_4@LDH@Ag/Ag_3PO_4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50-52页 |
·测量材料中Ag和Ag_3PO_4中的含量 | 第52-53页 |
·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 第53-58页 |
4 讨论 | 第58-61页 |
·Ag纳米颗粒和万古霉素分子修饰的类水滑石材料同时对细菌进行捕获和杀灭的研究 | 第58-59页 |
·对苯二甲酸钠和万古霉素修饰的铕掺杂类水滑石对细菌标记 | 第59-60页 |
·Fe_3O_4@LDHs@Ag/Ag_3PO_4磁性微球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60-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Ag纳米颗粒和万古霉素分子修饰的类水滑石材料同时对细菌进行捕获和杀灭的研究 | 第61页 |
·对苯二甲酸钠和万古霉素修饰的铕掺杂类水滑石对细菌标记 | 第61页 |
·Fe_3O_4@LDHs@Ag/Ag_3PO_4磁性微球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61-62页 |
6 创新之处 | 第62-63页 |
7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8 致谢 | 第70-71页 |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