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吸附法 | 第12-13页 |
·光催化氧化法 | 第13-14页 |
·钨酸盐和银系材料 | 第14-16页 |
·钨酸盐材料的概述 | 第14-15页 |
·银系光催化材料的概述 | 第15-16页 |
·Cr_2WO_6和Ag_2CrO_4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Cr_2WO_6的制备方法进展 | 第16-17页 |
·Ag_2CrO_4的制备方法进展 | 第1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水热辅助煅烧制备Cr_2WO_6纳米晶的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 第19-42页 |
·引言 | 第19页 |
·实验 | 第19-23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19-20页 |
·Cr_2WO_6粉体的制备工艺 | 第20-21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21-22页 |
·产物的光催化及吸附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工艺因素对可控制备Cr_2WO_6晶体物相的研究 | 第23-31页 |
·水热反应体系pH值对Cr_2WO_6物相的影响 | 第23-25页 |
·水热反应时间对Cr_2WO_6物相的影响 | 第25-26页 |
·水热反应温度对Cr_2WO_6物相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Cr3+/WO42-摩尔比对Cr_2WO_6物相的影响 | 第27-28页 |
·热处理温度对Cr_2WO_6物相的影响 | 第28-29页 |
·热处理时间对Cr_2WO_6物相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合成方法对Cr_2WO_6物相的影响 | 第30-31页 |
·工艺因素对可控制备Cr_2WO_6晶体形貌的研究 | 第31-36页 |
·水热反应体系pH值对Cr_2WO_6形貌的影响 | 第31-32页 |
·水热反应体系不同Cr3+/WO42-摩尔比对Cr_2WO_6形貌的影响 | 第32-33页 |
·热处理温度对Cr_2WO_6形貌的影响 | 第33-35页 |
·热处理时间对Cr_2WO_6形貌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制备方法对Cr_2WO_6形貌的影响 | 第35-36页 |
·Cr_2WO_6晶体的性能研究 | 第36-40页 |
·光学性能分析 | 第36-37页 |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37-38页 |
·吸附性能分析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Ag_2CrO_4纳米晶的合成工艺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2-61页 |
·引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2-43页 |
·Ag_2CrO_4粉体的制备工艺 | 第43-44页 |
·产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44页 |
·不同合成方法对Ag_2CrO_4粉体的影响 | 第44-47页 |
·物相分析 | 第45页 |
·形貌分析 | 第45-46页 |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前驱物浓度对合成Ag_2CrO_4粉体的影响 | 第47-49页 |
·物相分析 | 第47页 |
·形貌分析 | 第47-48页 |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pH值对化学沉淀法制备Ag_2CrO_4粉体的影响 | 第49-55页 |
·物相分析 | 第49-50页 |
·形貌分析 | 第50-51页 |
·光学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55页 |
·不同模板剂对Ag_2CrO_4粉体的影响 | 第55-59页 |
·物相分析 | 第56页 |
·形貌分析 | 第56-58页 |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成果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