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3-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2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概述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农村集体“三资”的范围 | 第17页 |
2.1.2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工作内容 | 第17页 |
2.1.3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原则 | 第17-18页 |
2.1.4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目标 | 第18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2.1 农村集体“三资”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2 农村集体“三资”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3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2.2.4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1-22页 |
2.2.5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 | 第22-23页 |
2.3 研究评述 | 第23-24页 |
2.4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新要求 | 第24页 |
3 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现状 | 第24-34页 |
3.1 莆田市概况 | 第24-25页 |
3.2 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发展概况 | 第25-29页 |
3.2.1 流动资产 | 第25页 |
3.2.2 长期资产 | 第25-27页 |
3.2.3 流动负债 | 第27页 |
3.2.4 长期负债 | 第27-29页 |
3.2.5 所有者权益 | 第29页 |
3.3 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举措 | 第29-34页 |
3.3.1 建章立制 | 第29-30页 |
3.3.2 全面实行农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 第30页 |
3.3.3 全面实行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 | 第30页 |
3.3.4 完善民主监督管理 | 第30-31页 |
3.3.5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办公室 | 第31页 |
3.3.6 开展农村集体财务审计 | 第31-32页 |
3.3.7 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查 | 第32页 |
3.3.8 全方位开展督查 | 第32页 |
3.3.9 实行量化考评 | 第32-33页 |
3.3.10 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 第33页 |
3.3.11 实行代理会计绩效考评 | 第33-34页 |
4 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34-40页 |
4.1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4.1.1 农村集体经济底子薄,“造血”功能较弱 | 第34-35页 |
4.1.2 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村集体资金被占用 | 第35页 |
4.1.3 村集体收支不平衡,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 第35-36页 |
4.2 农村集体“三资”产权不明晰 | 第36页 |
4.3 监管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4.3.1 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难 | 第36页 |
4.3.2 农村集体资产存量不清 | 第36-37页 |
4.3.3 货币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 第37页 |
4.3.4 开支审批不规范 | 第37页 |
4.3.5 村级招投标亟待进一步规范 | 第37-38页 |
4.3.6 村级财务不按规定公开 | 第38页 |
4.3.7 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 第38页 |
4.3.8 村集体利用监管盲区规避监管 | 第38-39页 |
4.3.9 监管队伍不完善 | 第39页 |
4.3.10 会计工作交接不规范 | 第39页 |
4.3.11 会计档案管理不善 | 第39-40页 |
5 荔城区拱辰街道“三资”监管案例分析 | 第40-45页 |
5.1 拱辰街道概况 | 第40-42页 |
5.1.1 资产负债情况 | 第40-41页 |
5.1.2 货币资金 | 第41页 |
5.1.3 固定资产 | 第41-42页 |
5.2 拱辰街道“三资”监管的典型经验做法 | 第42-45页 |
5.2.1 强化机构设置 | 第42-43页 |
5.2.2 保障工作经费 | 第43页 |
5.2.3 报销审批手续程序化 | 第43页 |
5.2.4 规范货币资金管理 | 第43页 |
5.2.5 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 | 第43-44页 |
5.2.6 完善村(居)财务公开 | 第44页 |
5.2.7 落实资产管理民主制度 | 第44页 |
5.2.8 实施“强村计划” | 第44-45页 |
6 对策与建议 | 第45-51页 |
6.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方面 | 第45-47页 |
6.1.1 选配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 第45-46页 |
6.1.2 走对适合自身集体经济发展的路 | 第46页 |
6.1.3 积极有效地化解村级不良债权、债务 | 第46-47页 |
6.2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方面 | 第47-48页 |
6.2.1 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 | 第47页 |
6.2.2 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 第47页 |
6.2.3 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 第47-48页 |
6.3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方面 | 第48-51页 |
6.3.1 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 | 第48页 |
6.3.2 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 | 第48-49页 |
6.3.3 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和开支的审核把关 | 第49页 |
6.3.4 加强代理会计队伍建设 | 第49-50页 |
6.3.5 将村民小组纳入监管 | 第50页 |
6.3.6 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 | 第50页 |
6.3.7 构建完善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 | 第50-51页 |
6.3.8 迫切需要完善乡镇机构设置 | 第51页 |
6.3.9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 第51页 |
7 总结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