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3、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创新之处 | 第16页 |
一、弹性管理理论 | 第16-21页 |
(一)弹性管理的由来 | 第16-17页 |
(二)弹性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三)弹性管理的特征分析 | 第18页 |
1、留有空间 | 第18页 |
2、软硬兼施 | 第18页 |
3、区别对待 | 第18页 |
(四)弹性管理应用于公务员管理的意义 | 第18-20页 |
1、弹性管理彰显创新理念,探索有效模式 | 第19页 |
2、弹性管理节约执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 第19页 |
3、弹性管理推进机构改革,调整人事制度 | 第19页 |
4、弹性管理推进自身建设,加强服务意识 | 第19-20页 |
(五)弹性管理应用于公务员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0-21页 |
1、政治环境对公务员弹性管理的影响 | 第20页 |
2、经济环境对公务员弹性管理的影响 | 第20-21页 |
3、文化环境对公务员弹性管理的影响 | 第21页 |
二、天津市和平区公务员弹性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33页 |
(一)和平区的基本概况 | 第22-24页 |
1、政治环境优越,区位特点无可复制 | 第22页 |
2、经济优势明显,金融业脉寸土寸金 | 第22-23页 |
3、文化积累丰富,教育资源得天独厚 | 第23页 |
4、生态依河傍水,医疗服务优质便捷 | 第23-24页 |
(二)公务员的管理现状 | 第24-28页 |
1、选任体制标准提高,优秀人才不断充实 | 第24-25页 |
2、晋升流程竞争加大,队伍结构不断改善 | 第25-26页 |
3、流动体制政策放宽,双选自由通道无阻 | 第26页 |
4、培训体系专注教育,能力素质不断增强 | 第26-28页 |
5、绩效考核适当灵活,激励约束综合运用 | 第28页 |
(三)弹性选拔制度不灵活 | 第28-29页 |
1、招考专业局限 | 第28-29页 |
2、“千人一卷”死板 | 第29页 |
3、重“外表”,轻能力 | 第29页 |
(四)弹性培育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五)弹性人员通道不流畅 | 第30-31页 |
(六)弹性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1、考核标准笼统 | 第32页 |
2、主观色彩浓重 | 第32页 |
3、考核结果意义不大 | 第32页 |
(七)弹性激励机制不科学 | 第32-33页 |
1、物质激励单一 | 第33页 |
2、精神激励匮乏 | 第33页 |
3、执行过程出现偏差 | 第33页 |
三、完善天津市和平区公务员弹性管理的对策 | 第33-45页 |
(一)建立人岗匹配、形式多样的弹性选任程序 | 第34-36页 |
1、设立多维的招考条件 | 第35页 |
2、制定合理的招考规模 | 第35-36页 |
3、坚持科学的选拔标准 | 第36页 |
(二)构建全面细致、随时随地的弹性培训体系 | 第36-38页 |
1、培训计划要灵活 | 第36-37页 |
2、培训内容要合理分类 | 第37页 |
3、培训模式要网络化 | 第37-38页 |
(三)设置轮岗转换、适应需求的弹性交流通道 | 第38-40页 |
1、加大组织结构扁平化 | 第39页 |
2、加强政府事务电子化 | 第39页 |
3、加快公务员轮岗转换 | 第39-40页 |
(四)创建科学准确、灵活规范的弹性考核方法 | 第40-41页 |
1、完善职位分类制度 | 第40页 |
2、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 第40-41页 |
3、完善绩效考核标准 | 第41页 |
(五)塑造实施有效、因地制宜的弹性激励机制 | 第41-45页 |
1、激励方案弹性化 | 第42页 |
2、权力机制弹性化 | 第42-43页 |
3、工作职能弹性化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