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实验研究 | 第10-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15页 |
·一般资料 | 第10-1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1页 |
·实验方案与步骤 | 第11-15页 |
·结果 | 第15-21页 |
·正常对照组寰枢侧方关节的形态特点 | 第15页 |
·颅底凹陷中寰枢侧方关节的形态特征 | 第15页 |
·颅底凹陷寰枢侧方关节分型 | 第15-18页 |
·寰枢侧方关节倾斜角度测量值 | 第18页 |
·颅底凹陷患者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与侧方关节畸形的关系 | 第18-19页 |
·寰枢侧方关节的分型与寰枢椎稳定性 | 第19页 |
·颅底凹陷的 Goel 分型与寰枢侧方关节特点 | 第19-21页 |
·讨论 | 第21-27页 |
·颅底凹陷的诊断标准及其分型 | 第21-23页 |
·颅底凹陷的不稳定因素及发生机制 | 第23页 |
·寰枢侧方关节畸形在颅底凹陷 A 型的作用 | 第23-24页 |
·寰枢侧方关节畸形与颅底凹陷 B 型 | 第24-25页 |
·颅底凹陷中寰枢侧方关节复杂畸形 | 第25页 |
·寰枢侧方关节与颅底凹陷的手术治疗策略选择 | 第25-27页 |
·结论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第2章 综述 | 第31-40页 |
·颅底凹陷寰枢椎不稳定的因素 | 第31-37页 |
·寰椎环形结构完整性的破坏 | 第32-33页 |
·寰枕融合及 C2-3 融合 | 第33-34页 |
·寰齿关节畸形 | 第34-35页 |
·寰枢侧方关节畸形 | 第35-37页 |
·后路复位固定后的寰枢椎稳定性 | 第37页 |
·不足和展望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导师简介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