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硅藻的特征 | 第10-13页 |
·硅藻的生理学特征 | 第10-12页 |
·硅藻的生态学特征 | 第12页 |
·硅藻的运动 | 第12-13页 |
·硅藻生态毒理学研究 | 第13-14页 |
·重金属Cu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 | 第14-16页 |
·农药草甘膦介绍及其环境行为和水生态毒性 | 第16-17页 |
·重金属与农药复合毒性 | 第17-19页 |
2 硅藻纯化方式优化 | 第19-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样品采集 | 第19页 |
·培养基 | 第19-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硅藻样品处理和预培养 | 第21页 |
·硅藻的分离纯化 | 第21-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3 硅藻运动 | 第26-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藻种选择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两种硅藻的运动及生理特点 | 第27页 |
·两种硅藻运动轨迹的对比 | 第27-29页 |
·两种硅藻培养中运动硅藻占总硅藻的百分比对比 | 第29-30页 |
·两种硅藻培养中运动速度对比 | 第30-31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1-33页 |
4.草甘膦与铜急性慢性暴露对硅藻的影响 | 第33-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藻类的来源 | 第34页 |
·主要实验药品 | 第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草甘膦原粉急性暴露对菱形藻的影响 | 第37页 |
·Cu~(2+)急性暴露对菱形藻的影响 | 第37-38页 |
·草甘膦原粉慢性暴露对菱形藻的影响 | 第38-41页 |
·Cu~(2+)亚急性暴露对菱形藻运动状态的影响 | 第41-43页 |
·草甘膦原粉与Cu~(2+)联合暴露对菱形藻的影响 | 第43-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草甘膦原粉对菱形藻的毒性效应 | 第46-47页 |
·Cu~(2+)对菱形藻的毒性效应 | 第47页 |
·草甘膦原粉和Cu~(2+)的复合毒性 | 第47-48页 |
·选用底栖硅藻进行毒物生物监测的必要性 | 第48页 |
·使用硅藻运动状态作为生物监测指标之一的可行性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51-53页 |
·本研究结论 | 第5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1-52页 |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